
代表中國古代神話中黃河鯉魚躍龍門典故的「魚躍龍門」燈飾,是今年「濱海花園慶中秋」活動上最大的燈飾。(構想圖)
9月6日至24日在濱海灣花園舉辦的第六屆「濱海花園慶中秋」,主題是「奇幻之秋」。除了「魚躍龍門」,還有「鳳凰戲牡丹」「夢幻海洋」等奇幻燈飾。
大約再過一個月,公眾就可度過一個充滿奇幻的中秋。
從下個月6日至24日在濱海灣花園舉辦的第六屆「濱海花園慶中秋」,主題是「奇幻之秋」,多盞以中國古代神話為題材的巨型燈飾,將把遊人帶入古代神話故事裡。
一個長70米,寬10.8米的巨型燈飾「魚躍龍門」,將在蜻蜓湖(Dragonfly Lake)上演繹中國古代神話中黃河鯉魚躍龍門的典故。傳說見過的人都會事業成功、地位高升。
「鳳凰戲牡丹」是燈展另一亮點。百鳥之王搭配百花之王,象徵萬物歡欣,在濱海灣花園擎天樹叢下為公眾帶來燈光盛宴。
為遊人帶來中秋祝福的燈飾還包括長達100多米的「巨型天燈」走道,相傳孔明燈具有祈福作用。供公眾祈福的燈飾還有一棵高達5米的「許願樹」。遊客可以將願望寫在寶碟並拋上許願樹,據說寶碟拋得越高願望就越容易實現。
另外還有「夢幻海洋」,配合126隻海底動物的燈飾,為公眾打造神秘、夢幻的海底世界。
此外,公眾也可在燈廊觀賞由各社會服務組織受惠者、來自林邦(Limbang)的居民等繪製而成的1000盞燈飾。
濱海灣花園節目策劃資深處長王翠玲昨天在記者會上說,公眾每年都期待在「濱海花園慶中秋」體驗新鮮事物,特別是華族元素,所以這次藉助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奇幻與想像,以巨型燈展的形式呈獻給公眾。

華文媒體集團營運總編輯羅文燕(左起)、新加坡濱海灣花園節目策劃資深處長王翠玲與國家藝術理事會副司長(傳統藝術拓展)郭茵茵,在濱海灣花園中秋節慶祝會記者會上介紹今年的亮點。(梁麒麟攝)
配合中秋佳節,9月6日至30日傍晚也將呈獻「花園狂想曲:夜遊樂曲」燈光音樂會,為公眾獻上有關月亮的神話與音樂。
除了燈飾,今年的「濱海花園慶中秋」也是自主辦以來最多表演者參與的一次,共計470名表演者將為公眾帶來跨代、跨種族、跨文化的表演。比如,新加坡城隍藝術學院最年幼(兩歲半)及最年長(90歲)的表演者將同台呈獻華族傳統表演。主打華族、馬來族和印族樂器合奏的Art De' Trio樂團將演奏他們的原創曲及對民間曲調的重新詮釋。
此外,活動現場還設有傳統市集、互動區與美食街,讓遊人猜燈謎,嘗試製作麵塑、糖藝等傳統手藝,並享受美食街所提供的本地及亞洲風味美食。
「濱海花園慶中秋」由濱海灣花園及國家藝術理事會聯辦,合作夥伴為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及人民協會。活動開放時間是傍晚6時至晚上11時,入場免費。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將在9月6日(星期四)傍晚主持亮燈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