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 圖源:MARINA BAY SANDS
繼去年(2022)9月的首屆首爾弗里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Seoul)成功舉辦之後,藝術界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東南亞另一個「亞洲之虎」——新加坡和即將在這裡舉行的首屆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SG。
自2018年宣布啟動以來,ART SG一直面臨著不確定性和動盪,以及隨後的幾次延遲。但(1月11日)博覽會終於開幕了,於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舉行了第一日的VIP預展。
從1月12日至15日,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60間畫廊參與了此次展會。 此次參與的畫廊不但包括頂級藍籌畫廊,一些中等和小型畫廊也參與其中,共同構成了這幅熱帶藝術版圖。 來自中國內地的畫廊包括BANK畫廊、東畫廊、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沒頂畫廊、香格納畫廊、唐人當代藝術中心、麥勒畫廊等。
01 ART SG是什麼
ART SG新加坡藝博會由總監楊淑茵以及展會聯合創始人任天晉(Magnus Renfrew)領導的The Art Assembly主辦,在2022年1月,巴塞爾藝術展的母公司MCH集團收購了新加坡藝博會(ART SG)15%股權。

新加坡藝博會聯合創始人任天晉 (左) 及展會總監楊淑茵 (右) 圖源:art.sg
任天晉可以說在藝博會領域極具經驗,他於2007年在香港創辦了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ART HK於2012年被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收購後變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楊淑茵曾就職於佳士得拍賣公司、畫廊,2017年擔任香港Art Central藝博會的展會總監,擁有豐富的藝術行業經驗,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東南亞度過,是業內關鍵人物。

圖源:art.sg
The Art Assembly是重要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聯合計劃,重點關注亞太地區,旗下包括「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印度藝術博覽會」「雪梨當代藝術博覽會」、「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以及「新加坡藝術博覽」會和將於今年(2023)7月舉行的「東京現代」等。
他們致力於提供與當地市場聯繫緊密的項目和藝術品,為市場呈現如高古軒、佩斯、白立方、卓納等國際藍籌畫廊。
即使在疫情期間和人們普遍的「博覽會疲勞」面前依然保持相當的活力。

ART SG VIP首日 圖源:art.sg
對於首屆新加坡藝博會,主辦方表示,新加坡藝博會專為具備全球視野的收藏家量身打造,通過鼓勵新話語與新網絡,進一步擴大收藏家的關注範圍,促進跨境藝術品收藏,在新加坡建立廣泛和深刻的收藏家及畫廊關係。
02 首屆ART SG有什麼
在宣傳階段,由首席合作夥伴瑞銀集團呈獻的ART SG就被形容為東南亞地區迄今最大規模、亞太地區近十年來開幕的最大規模藝博會,令人十分期待它的到來。

ART SG上的瑞銀(UBS)展位 圖源:art.sg
此次博覽會分為四個畫廊展區:GALLERIES(畫廊)、FOCUS(焦點)、FUTURES(未來)和REFRAME(重構)呈獻來自東南亞地區、亞太地區及全球的藝術家作品。
PLATFORM(平台)在展會周邊帶來生動的場域特定裝置作品和大型雕塑作品;
FILM(影片)呈現來自東南亞地區和其他地區的一系列錄像作品和電影,與藝術科學博物館合作放映;
PERSPECTIVES(觀點)於展會期間帶來一系列業內專業人士的討論和對談;
在展會當中以沙龍形式呈現的NEW/NOW將為新藏家介紹價格更實惠的新銳藝術家作品。


白立方將帶來野口勇的遊樂雕塑 系列 《 Octetra 》


ART SG PLATFORM(平台)展區,圖源:art.sg
03 ART SG首日盛況
在多數參展商看來,SG首日的火爆是有些意外的,不少中國內地的參展商們都參與了此次展會,期待久違的放開後可以迎來更廣的市場資源與關注度,也都抱著一定的期待來到新加坡。

一時畫廊的創辦人白雪向我們講述了她的觀察。 開幕第一日,有知名藝術家的大畫廊普遍 pre-sale了一半以上的作品,也不乏有walk in的新客人。而規模較小,尚在打開國際影響力的畫廊,據說開幕首日開張的不是很多,藏家需要再考慮。

作品和人都看得眼花繚亂,需要做的社交也很多,現場能看見藝術顧問們、私人銀行顧問們一邊在教育買家,一邊在跟畫廊爭取比較好的deals。
確實是Art Basel級別的藝博會,但是觀眾團們還沒完全準備好自己的理論基礎知識......
當然,畫廊帶的作品也是比較務實,養眼而非過度挑戰性的作品居多。新加坡的買家也比較務實,博覽會不乏收藏基礎的海外買家積極下單。









圖源:art.sg

圖源:蜂巢藝術中心



馬刺畫廊主賈偉與收藏家邵忠在畫廊展位,後者是新加坡藝博會顧問團成員,圖源:馬刺畫廊
04 參展情況與成交
大衛·卓納畫廊





滑動查看參展作品及現場
參展藝術家: 凱薩琳·伯恩哈特(Katherine Bernhardt)、米凱爾·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卡羅爾·波維(Carol Bove)、馬塞爾·扎馬(Marcel Dzama)、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奧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尼奧·勞赫(Neo Rauch)、托馬斯·魯夫(Thomas Ruff)、約什·史密斯(Josh Smith)、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呂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和克里斯多福·威廉士(ChristopherWilliams),此外還包括出自安妮·阿爾伯斯(Anni Albers)、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黛安·阿巴斯(Diane Arbus)和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