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12月4日,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發布了2023年的研究結果,在小四數學、科學,中二數學、科學的榜單上,新加坡全部位居全球第一,體現了新加坡中小學生卓越的數理能力。
榜單如下:
小四數學:
小四科學:
中二數學:
中二科學:
可以看到,新加坡中小學生在各個榜單上都穩居榜首。那麼這個名次是根據什麼來評估的呢?新加坡中小學生又是為什麼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
TIMSS 2023
TIMSS(國際數學和科學趨勢研究)是一項正在進行的國際數學和科學評估計劃。計劃評估來自全球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群體的代表性樣本的數學和科學成就。
在四年級,有59個國家和6個基準實體參加了TIMSS 2023,共選出12016所學校,在校內對359098名學生進行了評估。在八年級,有44個國家和3個基準實體參加 TIMSS 2023,共選出8786所學校,在校內對 297262名學生進行了評估。
此次新加坡有6530名小四生和4772名中二生被抽樣選出參與調查。
除了有關國家教育系統和課程的數據外,此研究還提供從學生、家長、教師和學校校長收集的寶貴背景數據。
評估框架:
TIMSS 2023主要從以上內容評估中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應用和推理能力。
新加坡具體表現
同2019年的調查相比,新加坡小四生在科學方面的表現有所進步,但數學的表現略微下滑,不過仍比國際平均水平好。
新加坡學生在應用和推理能力方面表現出色,他們擅長運用數學和物理概念解決複雜問題。
此外,調查顯示,新加坡學生在環境知識方面也表現出深厚的理解,特別是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等課題上。
值得注意的是,與四年前相比,新加坡學生對數學和科學科目的信心有所增強。特別是認同自己數理成績優異的中二學生從25%增加到了約30%。
然而,調查也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新加坡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正在減退。具體來說,熱愛數學的小四學生比例從48%下降到了42%,而中二生的這一比例也從37%降至35%。同時,認為學習數學對日常生活有極大幫助的中二學生比例也從38%減少到了32%。
為什麼新加坡中小學生數理能力這麼強?
01 數學:具象化模型(CPA教學法)
新加坡數學教學的核心是理解與應用。
CPA教學法強調通過具體、圖像和抽象的階段性過渡,培養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的能力,鼓勵學生髮展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大致分為三步:
C-Concrete 具象化
使用具體的數學教具,主要用來培養孩子的數感,讓孩子建立對物品的真實認知以及與數學的日常關聯,以便更直觀地理解問題。
P-Pictorial 形象化
通過圖像圖表幫助孩子將實際體驗轉化為視覺表現,讓孩子從具象思維逐漸轉為形象思維,再由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
A-Abstract 抽象化
在形成前兩階段的數學思維後,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將具體和圖像化的概念轉化為數學符號和公式。抽象化使學生不依賴於物體或圖像,問題能夠得到更有效的解決。
02 科學:探索與激發興趣
新加坡的科學教育不流於形式,而是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技能。孩子從三年級開始就會以正式的學科方式進行體系化學習。
新加坡小學科學課程大綱包括五個主題:Diversity(多樣性)、Cycles(循環)、Systems(系統)、Interaction(相互作用)、Energy(能量)。
涵蓋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知識。
在中學階段,中一、中二學習Combined Science(生物、物理和化學相結合的課程),中三之後再分別學習物理、化學和生物三門課程。
新加坡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的課程內容和材料都是循序漸進的,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孩子們發現並探尋生活和科學的聯繫,鼓勵他們提出疑問,探索和理解滲透到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為學生提供基於他們興趣的體驗,激發他們對環境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