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新加坡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正式开启为期四天的对华访问。此次行程正值中新建交35周年之际,被视为两国深化法治合作、拓展战略协作的重要外交动作。
以法律与内政事务为核心,唐振辉此行不仅涵盖北京高层会晤与专业机构互动,更承载着推动“一带一路”法治协作的战略期待。
自1990年建交以来,新中两国已在商事仲裁、司法协助等领域建立十余项合作机制,而此次访问被广泛认为是将双边合作从“项目对接”推向“规则共建”的里程碑。
【三大合作维度解析】
从司法对话到内政联动,新中释放哪些协作信号?

司法高层深度对话:法治理念碰撞与机制创新
在司法领域,唐振辉首站会见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
会谈中,中方系统阐释了其“抓前端、治未病”的矛盾源头化解实践,特别是已覆盖全国98%区县的“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等创新举措。
这一模式通过整合法院、仲裁机构及调解组织资源,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新方则提出构建“新中司法科技联合实验室”的设想,旨在区块链存证、智能合约审查等前沿技术领域展开攻关。
双方还就建立“跨境商事纠纷快速响应机制”达成初步共识,为未来区域法治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唐振辉还将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司法部部长贺荣举行专项会谈,重点探讨《中新司法协助条约》修订事宜。
此举将进一步优化两国在刑事司法互助、资产追缴等领域的协作框架,为国际司法合作提供示范案例。
法律专业领域破局:仲裁与调解机制双向赋能
在法律专业领域,唐振辉出席了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ngapore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Centre,全称:SIAC)中国会议,并与中方法律界共同发布《国际仲裁数字化转型北京倡议》。
该倡议明确提出了包括仲裁文书电子送达、在线开庭在内的12项规则创新,标志着新中两国在仲裁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在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ediation Center,全称:SIMC)专家委任仪式上,新一批30位来自中国的商事调解专家获颁委任状。
至此,SIMC中国专家库规模已达120人,覆盖跨境金融、知识产权等15个专业领域。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商事调解领域的影响力,也为新中企业间的跨境争议解决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内政合作跨界延伸:从安全治理到灾害应对
在内政合作方面,唐振辉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共同启动了“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商事争议解决平台二期建设,计划新增投资仲裁、跨境调解等5项服务模块。
该项目将以RCEP成员国为主要服务对象,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的会谈中,双方签署了《灾害预警信息互通合作备忘录》,将在台风监测、城市内涝防治等领域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而在与公安部官员的磋商中,“新中反诈联合行动”成为焦点,双方计划于年内正式启动针对跨国电信诈骗的专项打击行动。
这些务实合作不仅体现了两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高度互信,也为区域和平稳定注入了新的动力。
【35 周年关系升级】
从经贸伙伴到法治同盟,
此次访问暗藏哪些战略深意?

唐振辉此行是对中新建交 35 周年的重要献礼,双方以司法与内政合作为切入点,将双边合作从传统经贸领域向 "法治 + 安全" 多元维度延伸。
张军指出,此次访问将推动两国司法合作 "取得更加丰硕成果",而新方强调通过信息技术与法律融合、人才培养等举措,为地区和平稳定与自由贸易注入正能量。
从区域治理视角看,新中此次构建的 "仲裁 - 调解 - 司法" 全链条合作体系,或将成为东南亚法治合作的 "黄金三角",为 RCEP 规则落地提供制度性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