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新加坡年輕人似乎越來越不在乎所謂的「面子」。
一條《因為結婚擔心破產》的帖子在新加坡的社交平台上意外獲得極高的關注,而下方的網友竟然清一色建議對方:
取消婚禮!或者只辦一個很小的婚禮意思意思吧!

圖源:網絡
要知道這在很多國家根本難以想像!一場盛大的婚禮不僅是儀式,是雙方家庭的顏面,更是男方娶女方為妻公開告知的態度和尊重。
不辦婚禮這個選項,在很多老一輩的眼中,簡直等同「私奔」。
大婚禮小婚禮沒婚禮?
雖然多 這位在社交平台上求助的男子寫道: 「我們已經快要30歲了,目前正在等待2027年即將到期的BTO。我們的總收入每月7k+新幣,生活節儉一直在積極儲蓄。但到了2027年我們可能會用光所有的CPF OA和儲蓄來買房、裝修和舉辦婚禮!」

圖源:Reddit@DapperOrganization40
想到自己的儲蓄即將降到0,這位男子就非常焦慮,「一想到要清空一切重新開始,就很焦慮,特別是隨著生活成本的上升和房屋所有權帶來的開支和帳單,我們覺得儲蓄和投資比以前更加困難了。」

圖源:Reddit@DapperOrganization40
評論區的網友直接抓住了這個問題的關鍵:
BTO的錢肯定得花,房子不能不買!
裝修費用當然也不能少,總不能住毛坯!
但舉辦婚禮的費用?大可不必,不如直接砍了吧!
一位網友直接表示: 你為婚禮花了多少錢?這可能是最沒必要的花費之一了!可能根本都沒辦法收回成本!

圖源:Reddit
他還以自己為例子,以己度人地推心置腹: 這一天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但很多人其實就是為了個面子去過分重視這事兒,等辦完了就開始後悔了!
這條評論下的網友也顯得非常理智,甚至可以說冷靜到非常可怕:
1、婚禮收益論
婚禮其實就是一種籌款活動,和大多數籌款活動沒啥區別。舉辦婚禮可以,但一定要確保籌集的資金超過活動的成本,樓主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把積蓄花在可能收不回成本的婚禮上!

圖源:Reddit
2、婚禮無用論
婚禮不是必需品,先解決關鍵的住房費用和裝修費用。
過個幾年,說不定你們就發現——婚禮純粹浪費錢!忙忙碌碌一整天,也沒啥太多值得想起的回憶,我甚至都不想打開我的婚禮相冊!

圖源:Reddit
3、豪華婚禮抵制論
直接有網友表示:很多婚禮抱著用紅包收回成本的意圖讓人很反感!
因為發現表弟結婚的場所很豪華,所以我的一位朋友直接選擇不去參加表弟的婚禮(反正紅包沒辦法分擔他們的成本,不如不去不送)。
我也不會去參加婚宴,除非對方和我的關係非常非常親密!

圖源:Reddit
我可不想給新人380新幣的紅包,就是為了和不熟悉的人匆匆分享一頓飯或者和遠方的熟人閒聊,這可不是我的義務!

圖源:Reddit
其實從回復就能看出來,新加坡的年輕一代正在逐步拋棄那些他們認為只能充「面子」的形式。
婚禮應該是親朋好友聚一聚通知喜訊的手段,而不是顯擺自己品味和財力的面子工程。

圖源:Reddit
有沒有婚禮並不重要,畢竟很多人一輩子可不止只結一次婚……自己平衡好經濟開支,小日子自己過的好才重要。


圖源:Reddit
與其將錢花在毫無用處又累人的婚禮上,不如放在蜜月旅行、房屋裝修、購置必備品上。

圖源:Reddit
不得不說新加坡年輕一代真的是越來越「不要面子了」,他們更認同:生活是一種務實,沒必要通過顯擺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對面子越來越祛魅的新加坡人
1、有錢也不想買公寓,更偏愛組屋
相當多網友表示了贊同!
多花2倍甚至三倍的錢,只為了有圍欄的設施,社畜極少使用的游泳池和健身房?更多年輕人即便有錢也更願意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組屋!
組屋可以把多餘的錢花在更值得的享受上,比如省下公寓的價格去買一輛車,提高生活品質。省下高額的管理費提高自己平時的開支水平。

圖源:小紅書
同樣的預算,如果不考慮投資價值的話,公寓只能買偏遠的,而組屋卻可以買交通方便而且市區近的房子!當然性價比會更高!

圖源:小紅書
公寓的公共設施不如組屋的公共設施,畢竟公寓都是有車的富裕階層,而對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樓下就有bus和地鐵的日子,不要太爽!

圖源:小紅書
公寓的生活氣息沒有組屋的濃厚,喜歡踏踏實實過日子,想要感受到開門鄰里關懷的煙火氣的,當然首選組屋!,不要太爽!

圖源:小紅書
2、比起購買奢侈品的「面子工程」,不如拿去投資
根據St. James's Place Asia一項調研顯示,53%的新加坡人願意放棄購買奢侈品來將錢花在投資上。
在社交論壇上一則關於「和不同收入群體的人約會經歷」的帖子下方,很多人參與了該討論。

圖源:reddit @Rude_Bottle8473
發帖的樓主表示,她約會的男朋友沒有自己這麼有錢,但她卻比男友更加節省。
她喜歡保留自己的舊物,除非壞了否則不會更換。 也不願意收到超級昂貴的奢侈品作為禮物,因為她覺得自己不會充分利用這些禮物。

圖源:reddit @KoishiChan92
一位女性提及自己來自富裕家庭的丈夫:
一直住在HDB而非有地房子裡

圖源:reddit
宿舍里總穿著服役短褲和泰國買的背心

圖源:reddit
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每一頓的餐費會比普通人貴一倍,每周都去吃螃蟹,還會吃非常上好的牛排!

圖源:reddit
總結下來新加坡中產以上的人更注重消費的「性價比」,而非「壕」的外在面子。
另外一則關於新加坡人到底怎麼看待名牌包包的討論下方,也有很多人表達了類似的觀念——新加坡人會注重品牌(因為耐用等性價比),但卻並不喜歡非常奢侈的品牌。

圖源:reddit@Peony127
一位律師事務所工作的人表示:
除了合伙人以外從未看到有人帶著奢侈品包包,可能大家有這樣的共識:如果你帶著奢侈品包炫耀,意味著你不需要加薪或者獎金。

圖源:reddit
Longchamp可以帶去上班,但是Goyard則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