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英國酷玩樂隊(Coldplay)的粉絲,他們上周五剛發布的最新MV有沒有讓你覺得特別眼熟?
沒錯,他們的新歌《月球人》(Man in the Moon)裡頭的背景除了聖淘沙海底世界、星耀樟宜、濱海灣花園等打卡聖地,還包括麥波申鄰里、牛車水珍珠坊、福康寧公園這些遊客可能較不常去的地方。
酷玩樂隊當然不是閒著沒事就到新加坡拍攝MV,而是新加坡華納音樂公司和新加坡旅遊局合作,安排他們2024年1月在其 「Music of the Spheres」世界巡演新加坡站期間拍攝。
從留言來看,這個MV作為另類旅遊廣告可說相當成功,不少網民大讚新加坡漂亮。
問題是,如果他們到了新加坡,白天走遍景點,晚上想探索夜生活的時候,會不會大失所望?
近日接受媒體訪問的夜店業者就覺得,新加坡的夜生活不是越夜越美麗,更像是越夜越沒力。
多種因素使夜生活失色
都說數字會說話,新加坡統計局數字顯示,酒吧、迪斯科舞廳、卡拉OK等夜店在2022年的營業收入只有2億8470萬新元。
相比之下,2015年6億7470萬元的高峰更像是業者的一場美夢。
此外,包括夜店在內的餐飲業的表現也不是特別出色,根據亞洲新聞台2月初的報道,單在2024年就有超過3000家餐飲場所倒閉,創下2005年以來最高的數字。

夜店老闆都希望看到的熱鬧景象。(Kanpai Group)
夜店哀鴻遍野的原因有哪些?業者認為,除了各項成本不斷升高,新加坡人生活習慣改變也是一大因素。
酒吧合伙人Mark Ng告訴《今日報》,冠病疫情期間興起的居家辦公模式,造成酒吧人流量銳減,「新常態」是人們在家聚會,出外跟朋友喝酒頂多每周一兩次.
也有業者觀察到,屬於Z世代(現年13-28歲)的年輕人更偏向於在社交媒體上跟朋友交流,而不是出門面對面喝酒聊天。
但從網民的觀點來看,他們對夜店卻步的原因都跟價錢有關:
「一品脫非常普通的啤酒在新加坡的氣溫下只過15分鐘就不再冰涼,連讓你微醺也不夠,還要15塊錢以上;
搭私召車回家又是另外30多塊;
點一份簡單的主食也要20多塊。
播放的音樂不一定是你喜歡的,音量又大得你必須提高聲量才能跟朋友交談......
我還是不要了,謝謝。」

(截圖)
「每個月出國一個周末玩個盡興,還比每個周末上街喝稀薄的飲料、吃油膩的食物來得便宜。」

(截圖)夜店成敗會影響旅遊業?
受訪學者和業者認為,夜生活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夜店萎靡不振,將對旅遊業不利。
南洋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講師Benedicte Liew認為,夜店生態能和其他面向遊客的活動相輔相成,鼓勵遊客多消費,以及在新加坡待久一點。

業者認為,夜店有助於吸引遊客多消費。(海峽時報)
新加坡夜店總商會會長符永隆說得更直接:
「你可以想像遊客觀賞了某巨星的演唱會,還是出席了一場國際會議之後,只能直接回客房休息嗎?」
然而,淡馬錫理工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系高級講師Benjamin Cassim認為,新加坡的夜生活即使對遊客不具吸引力,遊客在新加坡還是有不少選擇。
新加坡旅遊局休閒項目署長郭特伊則指出,單以夜店來說,新加坡的雞尾酒吧在國際排名中表現不俗,當局也支持烏節路商聯會提振烏節路夜生活的活動。
但當局也有信心,新加坡能夠吸引「優質遊客」:
「我們正積極配合新興旅遊趨勢,如養生旅遊,也持續投資,為遊客打造新體驗。」
新加坡歷年來為了提振旅遊業從不手軟,如2008年興建兩座包括賭場的綜合娛樂城、引進一級方程式大獎賽,近年來也引入泰勒絲等國際巨星到這裡開演唱會,酷玩樂隊甚至在這裡開唱時,順便拍了一支旅遊廣告MV。

分析師估計,泰勒絲2024年在新加坡的演唱會為新加坡帶來3億5000萬到4億5000萬新元的經濟效益。(海峽時報)
遊客畢竟還是過客,夜店肯定需要本地顧客支持才能經營下去,要如何吸引生活方式已經改變的顧客回流,是業者面臨的挑戰。
相對於憂心忡忡的業者,當局倒顯得老神在在,說不定政府更擔心的,不是新加坡夜店生態黯然失色,而是新加坡人為什麼看似已經沒什麼夜生活,生育率還是沒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