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如也。(ALAMY)
作者 劉智澎
新加坡的物價是一天比一天高,難怪有遊客開玩笑說,只來一趟就「破產」了!
但紅螞蟻今天要談的不是這種「破產」,而是法律上真正的身無分文、欠債纍纍。
律政部的最新數據顯示: 今年首六個月,新加坡有2334人申請破產,比去年同期高出25%。
最終宣告破產的則有594人,比去年增加11%。
按這樣的增勢來看,今年全年申請破產的人數預料將有4000多人,很可能超越去年的紀錄。
去年全年有3986人申請破產,是18年來的最高紀錄。
以過去幾年的首六個月來看,申請破產的人增加了,宣告破產的人卻減少了。(海峽時報)
都是疫情惹的禍?
破產者通常會被貼上「拜金」或「人生失敗者」等負面標籤。
當一個人宣告破產後,他的信貸評級、房貸申請和就業前景都會受到顯著影響。
例如,若一名破產者想用公積金普通戶頭的儲蓄來買房,他在向公積金局申請前必須先尋求官方受託人(official assignee)的同意,因為他所有的資產都會由官方受託人管理。
最慘的是,破產者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離開新加坡。
既然如此,為何還有那麼多人選擇申請破產呢?
新加坡社科大學法律系講師Lance Ang告訴亞洲新聞台,這還得從冠病疫情說起。
他指出,隨著經濟從疫情中復甦,政府的許多財務援助措施也跟著終止。
少了這個「安全網」,許多中小企業面對經濟放緩的累積效應,加上通脹和市場利率居高不下,導致生意陷入瓶頸無法持續。
與其讓債務繼續不斷累積,一些業主寧可申請破產。
一旦申請獲批,他們所有的債務和利息就會凍結,債主也不得採取任何法律行動。
不過,別以為所有債務從此就一筆勾銷。破產者每月還是得向官方受託人償還一筆指定欠款。
白花花的鈔票,誰不要?(商業時報)
未還清現有貸款 又申請新的貸款
除了受疫情重創的企業業主,申請破產者也包括無法償還貸款的年輕人。
新加坡融資服務平台ROSHI針對3000多名透過平台申請個人貸款者展開的調查發現:
58%在申請個人貸款時,已有未償還的無抵押貸款在身。多數的拖欠數額介於1萬至5萬新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3000多名借貸者中,超過八成有全職工作,僅3%是無業人士。
從年齡層來看,25歲至39歲占了三分之二,40歲以上占19%,18歲至24歲占15%。
財務規劃公司SingCapital執行總裁謝詔全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舉例,他的其中一名客戶是從事金融業的30多歲男子,因做了錯誤的投資決定,在數年內欠下超過30萬新元的信用卡債務,一度想申請破產。
「他想瞞著父母申請破產,以為這能解決所有問題。」
「我當時勸阻他,因為申請破產意味著他將失去金融業的工作和收入。我建議他尋求父母的幫助,雖然他父母的積蓄不多,但還擁有一套私人房產。」
最後,在他父母和謝詔全的協助下,這名男子獲得一筆資產抵押貸款,在五年內非常有紀律地償還了卡債。
有問題別自己扛,找父母商量商量。(海峽時報)
首次破產者在三到七年內就能脫離窮籍 在新加坡,若無法償還超過1萬5000新元的債務,即可申請破產。
不過,為了減少破產者的人數,高庭會先評估申請者是否適合加入律政部推出的「債務償還計劃」(Debt Repayment Scheme)。
與其讓欠債人淪為破產者,律政部會考慮允許負債總額不超過15萬新元的欠債人,在接下來五年內分期還清貸款,但無須支付剩餘欠款的利息。
不符合「債務償還計劃」條件的申請者,則會宣告破產。
從好的方面來看,破產確實可以防止進一步利滾利,但謝詔全提醒:
「破產應該是最後出路,不應將它視為擺脫債務的簡單途徑。」
他建議,在面對債務困境時,應先考慮尋求家人或朋友的幫助,或通過房地產抵押貸款和銀行提供的債務整合計劃來減少債務,而不是先考慮申請破產。
因為破產只能通過這四種方式解除:
由高庭宣告破產無效
由高庭宣告脫離窮籍
由官方受託人發出宣告破產無效證書
由官方受託人發出脫離窮籍證書
新加坡信貸輔導協會總經理陳慧敏解釋,高庭在決定是否要解除破產前,會先把官方受託人和債權人的意見納入考量,並考慮破產者的年齡、資產和收入能力。
在扣除破產者的個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開銷後,官方受託人和債權人將計算他每月應償還的數額,制定一個「還債目標」。
律政部數據顯示,首次破產者若達到「還債目標」,一般在三到七年內就能脫離窮籍。非首次破產者則需要五到九年。
真的需要那麼多張信用卡嗎?(聯合早報)
陳慧敏直言,解除破產後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重建良好的信用。
她提出的幾項理財建議,不僅適用於脫離窮籍的破產者,蟻粉也可參考看看:
消費時量入為出,花錢之前先確保有足夠現金買單;
別仗著有信用卡和分期付款計劃,就過度消費;
如果沒信心償還,就別申請新的貸款;
準時付清每月帳單,尤其是信用卡帳單(信用卡債的年利率可高達30%);
用來償還房貸、車貸和信用卡債的數額,不應超過每月薪水的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