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部門很少改名 為何這三個部門至少改了三次名稱?

2024年06月18日   •   2萬次閱讀

今年7月8日起,通訊及新聞部將改名為數碼發展及新聞部。(聯合早報)

作者 許耀泉

了今年7月8日,通訊及新聞部又要改名了,新名字叫做數碼發展及新聞部(Ministry of Digital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簡稱MDDI)。

消息在大約一個月前宣布,不知道蟻粉當時的反應是否跟紅螞蟻一樣:又改名了?

自新聞及藝術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1990年成立起,它在2001年改名為新聞、通訊及藝術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2012年再次改名,成為今天的通訊及新聞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如果加上今年的數碼發展及新聞部,這個部門自成立以來已經換了三次名字,最新一次還乾脆跟位於同一座大樓的文化、社會及青年部的英文縮寫(MCCY)押韻了呢。

通訊及新聞部更名後,就是MCCY和MDDI同在一個屋檐下了。(聯合早報)

34年更名三次,其實還不是新加坡政府部門當中的最高紀錄,紀錄保持者不但自成立以來更名四次,還頗有一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味道。

守著老本行,卻不時接下新任務的部門

揭曉答案前,必須先提一提紅螞蟻計算政府部門更名次數時的兩個考量:

以該部門成立時的名稱為第一個名稱;

不考慮被撤銷政府部門,如在1985年一同撤銷的文化部(1955年成立)和社會事務部(1963年成立)。

因此,通訊及新聞部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MSF)雖然分別繼承了文化部和社會事務部的部分功能,只能算改名三次。

也正因如此,這兩個部門只好把改名最多次的「寶座」拱手讓給:交通部。

根據交通部網站,交通部在1968年4月16日成立,負責新加坡的交通和通信領域的規劃和發展。

但有別於目前的Ministry of Transport,交通部當時的英文名稱是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紅螞蟻第一次接觸這個英文名稱時還有些疑惑,查證後才發現communications這個英文詞彙除了通訊和傳播之外,還有出行和運輸方式(如公路和鐵路)這一層含義。

所以交通部叫做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其實正確無誤,只是難免讓人覺得跟通訊及新聞部的英文名稱重疊。

說不定這就是交通部在2001年將英文名稱改為Ministry of Transport的原因吧!

交通部的英文名稱在2001年改為Ministry of Transport。(取自交通部臉書)

交通部在成立後的接下來幾年也改了名字:

1985年1月2日:更名為交通及新聞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負責海陸空交通、郵政、電信和電話等方面的政策。根據國家檔案局網站,原屬文化部的新聞官制度也在當時轉交給該部,其名字也因此加入了「新聞」一詞,反映這點。

1990年11月28日:隨著新聞官制度擴大,並轉由當時新成立的新聞及藝術部負責,交通及新聞部恢復了交通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的原名,繼續負責交通和通信領域。

1999年6月3日:交通部接管資訊科技事務後同時接掌新加坡國家電腦局(National Computer Board),更名為交通及資訊科技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國家電腦局在同年12月與新加坡電信局(Tele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of Singapore)合併,成為資信通訊發展管理局(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

2001年11月23日:交通及資訊科技部將資信通訊發展管理局轉交給新聞及藝術部後,再次恢復交通部的名稱,英文名稱則改為Ministry of Transport,直到目前。

這四次改名,可說是萬變不離其宗,交通領域始終是交通部的「老本行」,只不過沿途接下了一些不同的功能。

凝聚社會也是重要工作

除了跟交通部看似關係密切的通訊及新聞部,另一個改了三次名稱的政府部門則是目前的社會及家庭發展部(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

社會事務部1985年撤銷後,其負責的事務轉交給了同一年成立的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有趣的是,政府在1984年底首次宣布成立該部門的時候,其華文名稱原本是「社區發展部」,但由於「社區」的涵蓋面較小,當局經過考慮後,在1985年1月19日透過媒體宣布,將華文名稱改為社會發展部。

(NewspaperSG截圖)

社會發展部在2000年4月1日宣布改名為社會發展及體育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ports),以反映體育在建國和凝聚社會這些方面的重要性。

到了2004年9月1日,社會發展及體育部在名稱中加了「青年」,改為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Youth and Sports),以反映李顯龍政府要積極爭取年輕人認同政策的決心。

2012年11月1日,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以及新聞、通訊及藝術部兩個政府部門重組後,第三次改名,這次叫做社會和家庭發展部,致力打造富有凝聚力的家庭、發展社會服務,以及向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伸出援手。

社會和家庭發展部坐落在湯申路的大樓。(聯合早報)

有些改名的政府部門,當然也有自成立以來就一直保持原名的部門,如教育部、衛生部和外交部等等。

對比這些部門的名稱,就不難看出新加坡社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有哪幾方面一直需要顧及,還有哪幾方面不斷在演變。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7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3萬次閱讀
事關准證、匯款、出入境!7月,這些大事將影響全島604萬人
2025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300新幣補貼!申請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勸「我」別來新加坡?看完後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歲就來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這麼小,抵抗有什麼用?擋得住嗎?
2025年07月04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萬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閱讀
新加坡巴士上丟東西怎麼找回來?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7月03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9063次閱讀
黃循財喊你領錢了,這些人最高可領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063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182次閱讀
在新加坡購買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7182次閱讀
新加坡前內閣部長將出任南洋理工大學高級顧問
2025年07月04日   •   7011次閱讀
新加坡組屋區要開通無人巴士了!中國造,靠譜嗎?司機怎麼辦?
2025年07月03日   •   6669次閱讀
最新!新加坡儲蓄券VS國庫券VS定存!哪種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閱讀
李光耀的遺憾: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如何分開的?
2025年07月01日   •   5985次閱讀
新加坡銀行轉帳手續費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959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