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地鐵站外水泄不通,圖源:CNA
這也非新加坡地鐵第一次被雷劈,2017年11月,雷電就擊中了軌道設備,導致了一列西行列車在接近勿洛地鐵站的時候拋錨。
2016年5月,南北線的楊厝港和卡迪地鐵站之間也遭到雷擊導致列車癱瘓,造成1小時左右的延誤。

圖源:REGIS EHRHARDT
就連新加坡最著名的地標魚尾獅,也難逃雷劈厄運。
2009年2月28日,位於濱海灣公園的魚尾獅雕像就曾經在暴雨中被雷擊中,導致了上端受損,而底部的波浪部分也被掉落的碎片擊中受損。

之後當局對魚尾獅進行了修復,並裝上了避雷針。
但是,去年7月,一位遊客發現魚尾獅的身軀部分又有一道明顯的裂痕,而當時正好新加坡處於暴雨天氣,很多遊客懷疑這道裂痕也是由於雷擊所造成的。

圖源:8視界
3)閃電擊中劈死人,在新加坡也發生過
雷電傾向於打擊高而孤立的物體,比如樹、塔、避雨棚、旗杆、陽台和圍牆等等。
特別是開闊空間中,站立的人往往就成為了最高的物體,便出現了閃電傷人的災禍。
在2004年3月10日,新加坡也發生過一次足球運動員被雷擊致死的慘劇。
當時裕廊體育場正在進行訓練,在場有接近二十名球員,而一道閃電從天而降,瞬間劈中了中國籍青年球員江濤,導致他當場喪命......

圖片來自網絡
當時天空剛開始打雷,教練還沒來得及終止訓練,就直接擊中了江濤。
據在場的球員表示,由於事發突然,江濤本人都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倒地的時候還睜著眼睛面帶笑容。

隊員們為江濤離世而痛哭,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相對於足球運動,更容易遭到雷擊的是高爾夫運動。畢竟場地更寬廣,人手還一根球棒……
2009年10月25日上午10點,新加坡一名男子在鄉村俱樂部打高爾夫球時遭到雷擊受傷被送入樟宜醫院加護病房治療。
2011年1月1日,一名商人在東海岸一帶的礁湖國家高爾夫球及鄉村俱樂部打球,意外被雷擊中,昏迷10小時,一道疤痕從左肩直達腰,長達60公分。

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可能我們平時很少注意到身邊有人因為被閃電擊中而出現問題,但它給新加坡帶來的危害,是實打實的。
在新加坡,該如何躲避?
其實雷擊造成人員死亡的比例並不算很高,90%的人都會在雷擊中存活襲來。
但是這種從天而降的巨大能量通過人體造成的傷害,卻是不可逆的。
有經歷過雷擊的人闡述: 「很難解釋這種痛苦,如果小時候你曾經把手插進插座里,那麼把這種感覺乘以十億就是了。」
「當雷電擊中的時候,眼前一切都變成了琥珀色,它抓住了我,我可以看到自己漂浮在空中。」
被雷擊中的人,他們身上會留下電流走向帶來的毛細血管爆裂的傷痕,這種錯綜複雜的紋身一般的圖案,被稱為利希滕貝格圖形。

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閃電之都」,其實新加坡有一套自己相對完善的防雷措施。
除了大部分容易遭到雷擊的建築物會安放避雷針外,對於比較容易遭到雷擊的游泳池、體育場、高爾夫球場等設施都會向新加坡氣象局付費購買氣象預報。
當預測到會出現閃電的時候,氣象局就會提前半小時左右發布通告,相關設施和場所會暫時關閉,保證用戶的安全。

圖源:見水印
早前,新加坡政府還發布了有關如何防雷的應對措施:
雷暴天氣發生的時候,不要靠近水源,比如游泳池或者大海
最好關閉正在使用的電器,防止雷暴損害
在聽到最後一聲雷超過30分鐘後,再離開家門外出活動
不要在雷暴天氣持有金屬物體,比如高爾夫球棒
不要在樹下或者小型結構下躲避,例如帳篷等
找一處建築躲避,或者躲進汽車中

圖源:weather.gov.sg
根據統計,隨著人類的年齡增長,被雷劈的機率其實已經提高到了一萬三千分之一。而隨著氣候變暖,全球溫度每升高1攝氏度,一個國家遭到雷擊的次數就會增加12%。
這就意味著,住在新加坡,今後一生中被雷劈的機率還將進一步增加......
這裡的確是個需要謹慎發誓的地方,當你豎起食指舉手向天的時候……小心,你或許正被雷電虎視眈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