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的菜也都經過類似的演變,已經成為正統的新加坡菜。
新加坡實行種族通婚制度
新加坡作為多種族國家,各種族之間是可以通婚的。
異族夫妻結婚後,還可以為孩子選擇種族,甚至是「雙重種族身份」。
比如說,父親是華人,母親是印度人,那孩子可以在這二選一(之前孩子只能隨父族,2010年後,孩子可以選母族,),或者在種族欄中填寫印族華人Indian-Chinese。
這也會如實的反應在孩子的身份這個證上。

注意,新加坡孩子一生中有2次更改證件種族的機會,21歲前1次,21歲後1次。
這種異族通婚,可自選孩子種族的形式,無疑是加強了新加坡人這一概念。
新加坡雙語教育增加文化自信
新加坡一共有4種官方語言,其中英語為全國通用語。
為了促進多元種族文化融合的社會,當局選了英語做全國通用語,同時也沒有忘記母語的教育!

新加坡政府自上世紀80年代後,在所有學校推行華語教學,所有新加坡華人都需要學習華語,這就是「第二語言教育」。
新加坡作為多元種族,主打一個包容,採取種族和諧的政策,接納各種文化,讓大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的一起生活。
無論是哪個種族,都對自己新加坡人這一身份有高度認同感!前年,一名學校的體育老師在參加國慶慶典時,在高唱國歌時不僅感動落淚。
他指出,跟著眾人一起唱國歌和宣讀國家信約,跟他平時在學校唱國歌和宣讀信約非常不同,導致他無法抑制情緒,感動落淚。

出生於新加坡的Tik Tok執行長周受資,他一直都是自稱「Singaporean」,而非「Chinese」。

圖源:網絡
像他們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當年南下新加坡的中國人,在新加坡定居入籍,子孫都在新加坡出生、長大,用李顯龍早幾年的話來說,大家都落地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