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加坡魅力眾多的國際學校成為中國家庭熱衷的留學目的地。隨著2023年中國出入境政策的放開,赴新加坡讀國際學校異常火爆~
除了氣派完善的硬體設施、優越的語言環境......強勁的升學實力也是家長選擇就讀的原因之一。最新IB成績放榜:40%的滿分(45分)學生在新加坡、平均分高達39.48全球第一!

在接受低齡留學諮詢,很多家長會關心「是不是只有就讀新加坡政府學校的孩子,才有可能獲得身份?」
對於低齡留學的孩子來說,似乎這算是一條的捷徑。但顯而易見,隨著新加坡教育的門檻提高,這條賽道近年來變得越來越擁擠,並且對於文化軟實力的要求,也水漲船高。

當然,還可以選擇另外一條路徑,可以供家長們考慮,先就讀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同時準備政府學校的考試。目前新加坡共有大小國際學校30餘所。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幾所新加坡第一梯隊的國際學校~
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
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簡稱UWCSEA)成立於1971年,是全球17所世界聯合書院之一,也是亞洲的首家世界聯合書院。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有兩個校區,東校區位於淡濱尼地區,占地5.5公頃,擁有2400名學生。多佛校區占地11公頃,擁有逾3000名學生。儘管學校規模宏大,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的成功是建立在每個學生的成功基礎之上的,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旨在通過其使命創造更廣泛的世界影響。

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體現了聯合世界書院(UWC)所倡導的一切:關心和同情他人,願意承擔責任,以及追求真理的堅韌精神。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致力於「團結人民、民族和文化,促進和平與可持續未來」的使命。兩個校區都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技能,使學生成為富有同情心、積極參與的全球公民,為和平和可持續的未來做出積極的改變。東南亞聯合世界書院以其多元化背景、便利的地理位置、龐大的校友體系,被公認為世界領先的國際學校之一,吸引著全球家長和學生,但其也是新加坡國際學校最難進的學校之一。
聖約瑟書院國際學校
新加坡聖約瑟國際學校(SJI International School,以下簡稱SJII)系由新加坡一所本地學校聖約瑟學校的校友於2007年成立,旨在為新加坡與外國子弟提供優質教育,就像這些校友當初有幸在聖約瑟接受優質教育一樣。
作為一所天主教學校,SJII是天主教拉沙爾兄弟學校的成員,提倡包容,歡迎不同信仰的學生入讀。SJII的校舍位於新加坡中央的湯申路上。

SJII的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後都進入了名牌大學並在不同領域獲得了獎學金。學校旨在教導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並鼓勵在所有努力中追求卓越和實現個人最佳。學校鼓勵學生髮揮他們的全部潛力,迎接新的挑戰,成為批判性的思考者,要有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新加坡NPS國際學校
新加坡NPS國際學校成立於2008年,是為了迎合新興的國際需求的迅速全球化的教育場景中的高質量教育而成立。新加坡NPS國際是一所積極培養社區意識和責任感的學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特彆強調全球和地方主題,促進文化敏感性。新加坡NPS國際群有超過40年的教育經驗,也培養了許多畢業生進入世界名校。新加坡NPS國際因為常年優秀的IB考試成績被譽為世界名校的搖籃。其學生來自許多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童年環境。

新加坡NPS國際學校的老師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培養的,在課堂內外都接受過全面有效的培訓。大約 60% 的學生在他們的學科中擁有研究生學位或專業教育。近四分之三的教師擁有至少十年的教學經驗,其中許多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香港等國際環境中工作。
新加坡NPS國際學校的IB成績一直高於全球平均分,傲人的IB成績讓新加坡NPS國際學校成為名校的搖籃。
英華國際學校
英華國際學校(簡稱ACS International)隸屬新加坡衛理公會,在學術追求、體育、領導、服務等各個領域,皆以基督精神與信念為本。英華國際學校每周半小時的禮拜是全校師生了解教義、更新信仰的時間。

英華國際學校秉承創辦人 William F. Oldham主教的信念,以培育德行高尚、「智、體、群、靈」四育均衡發展的完人為學校願景。從小學一路到高中,英華國際的學生不斷探索發現、相互交流、追求卓越,英華國際學校希望學生在難忘的學習旅程中和同學培養深厚的友情,與師長、家長及校友建立密切的關係,傳承獨一無二的英華精神。學校目前有來自世界30多個國家的學生,這不僅促進了學校文化多樣性,也幫助培養了整個學校社區的全球意識。此外,學校也珍惜新加坡的價值觀,因此學生會與新加坡人站在一起演奏國歌並宣誓。
北倫敦大學學院
北倫敦大學學院(簡稱:NLCS)是英國最傑出國際學校之一,由維多利亞時代偉大的教育家Frances Mary Buss於1850年創立,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北倫敦大學學院目前有3所海外學校,分別位於韓國、杜拜和新加坡。北倫敦大學學院新加坡分校成立於2020年,學校的建設符合倫敦創辦學校所要求的嚴格標準,並借鑑了英國、濟州島和杜拜的老牌校區進行建設。

在北倫敦大學學院,存在著一種「魔力」。「魔力」將志向高遠的學術教育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真正重視每個個體。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課外活動,照顧每位學生的興趣和天賦。
新加坡北倫敦學院課程設置十分的科學與完善。該校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在幼兒園小學的課程設置上,強調「幸福感」,到了中高年級,則鼓勵學生社交,並進行人文關懷。
薩頓信託基金會(Sutton Trust)將北倫敦大學學院(英國)評為英國在升學方面最成功的學校,該校能夠將學生送入世界頂尖大學中。
新加坡美國國際學校
新加坡美國國際學校(簡稱SAS),於1956年創辦,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多樣性和學術創新性的國際學校之一。學校一直致力於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來吸引全球各地的學生,並努力為學生開拓國際視野。學校完全沿襲美國教學體制和大綱,保證學生即使不在美國本土也能接受到正統的美式教育。SAS是被美國國務院海外學校辦公室所認可和WASC認可的世界上最大的single-campus國際學校。

新加坡美國國際學校提供幼兒園、小學、中學和高中不同階段的課程,學校的老師百分之68以上都是擁有碩士或以上的學歷文憑,百分之七十的教職人員是來自美國,他們都是擁有很多年的國際學校教學經驗的。學校另外一部分的老師是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加坡等國家。美國國際學校的老師是學校強有力的後盾之一,學校的老師也是非常活躍的,除了給學生教授高質量的課程之外,還會積極參與辯論賽、體育活動、贊助俱樂部以及課外活動,學校老師的活躍也會帶動學生的積極性。SAS是新加坡最早的非營利性國際學校之一,在國際家庭中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
新加坡德威國際學校
德威國際學校是英國最具盛名的私立精英學校之一,學校多次被評為年度「最優質英國國際學校」。德威公學由愛德華·艾倫於1619年6月21日憑藉英王詹姆士一世頒發的專利特許證創立,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新加坡德威國際學校(簡稱DCI), 於2014年成立,屬於德威教育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第七個分校。德威教育集團源於英國德威學院,成立於1619年的倫敦,是一所歷史悠久以教學聞名的公學私立精英學校。學校秉承德威集團的教育理念,為學生們提供卓越的教育。學校有嚴格的入學要求,學生來自全球40多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充分反映了新加坡多元化的特色。學校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大部分的教師來自英國,在雙語中文助教的協助下,幼兒園採用雙語教學模式。大約三分之一的教師來自倫敦、北京、韓國首爾、上海,和蘇州等地的德威學校。
新加坡華中國際學校
新加坡華中國際學校(Hwa Ch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Singapore,簡稱HCIS)隸屬於著名的新加坡華中校群。華中校群由華僑領袖陳嘉庾在1919年創辦,百年來始終秉承陳先生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和社會培育有用和需要的人才。
華中國際學校於2005年建校。它與華中校群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保持了濃厚的教育文化底蘊,成為新加坡國際學校的領軍代表。華中國際學校作為新加坡三大本土國際名校之一,學生中有一半為新加坡本地人或永久居民。其它學生來自全球2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

新加坡華中國際學校目前提供六年制的綜合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更透徹地掌握IB國際文憑課程。學生們無論是在國內外的比賽,還是在學術表現和知名大學錄取方面,都取得優異的成績,這些都得益於學校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靈活的課程設置和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華中國際學校的學生接受全面的教育,並以亞洲價值觀為基礎,同時兼顧學術表現與品格發展。
新加坡的國際學校設有不同的入學要求,特別是第一梯隊的國際學校,不是交了學費、或者說在國內時成績好就一定能進。那麼,在進行擇校時,家長應該考慮什麼呢?小編來為大家捋一捋~
01 從孩子的自身情況出發
在新加坡挑選國際學校的過程中,家長要對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做一個判斷,第一梯隊的國際學校,屬於學術選拔型學校,學生須滿足學校的入學考試和面試,不僅英語要好,還需要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02 選擇教育體系
新加坡國際學校的教育體系多樣,接軌多個國家;英式體系國際學校通常採用IB課程體系。美式國際學校一般使用北美課程,在高中階段選修AP類課程為主,兩種課程無優劣之分。IB類學校在申請英國大學時優勢會比美校更大。
但若學生將來是選擇申請美國大學,美校的課程更容易拿到高分,選擇美校也有一定優勢,所以擇校時提前把大學方向考慮進去也是比較重要的。
03 對孩子升學路徑有預期
家長可以依據對孩子未來的綜合預期有進行提前規劃;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各有特色及教學性格,如果希望孩子在學術成績上精進,可以選華中國際、聖約瑟夫等國際學校;如果想讓孩子在藝術,音樂上有所增益,則比較推薦北倫敦國際學校,學校會專門外聘藝術音樂方面的專家給學生一對一授課。
有了基本學習規劃的準確方向後,再綜合考慮:學校管理、師資團隊、住宿問題、課程體系、教育理念就基本可以定位孩子就讀哪所院校,但難免還是會有信息不對等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