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厝港农地可设堆叠农场,以高科技自供自足三成营养所需

新加坡缺乏土地,必须利用科技,如设立堆叠农场概念来优化有限土地所能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才得以实现为新加坡国人提供30%营养需求的目标。
新加坡目前少过1%的土地用于农业,必须优化有限的农业和水产养殖空间。
新加坡食品局早前宣布从2024年起,逐步将林厝港农地发展为高科技农业食品创新园(Agri-Food Innovation Park),以实现“30·30愿景”,即到了2030年,有能力可持续地生产满足新加坡国人30%营养需求的农产品。
为此,食品局与政府机构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探索概念发展总蓝图的各种设计概念。
由食品局举办的“新加坡食品故事”展览,星期六(9月2日)在蔡厝港战备军协俱乐部开幕。该展览介绍众多提高本地粮食生产的科技与设计,包括在林厝港农地探讨采用堆叠农场(stacked farm)概念。
堆叠农场的目的,是在有限的土地,把农产品生产最大化。
设计概念之一是三层高的农场。业者可在底层种植不需要阳光的农作物;中间层种植需要在封闭、严格管控的环境下生产的农作物;顶层则种植需要阳光的农作物。这么一来,在同一块农地上,就能种植不同的植物,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