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厝港農地可設堆疊農場,以高科技自供自足三成營養所需

新加坡缺乏土地,必須利用科技,如設立堆疊農場概念來優化有限土地所能生產的農產品數量,才得以實現為新加坡國人提供30%營養需求的目標。
新加坡目前少過1%的土地用於農業,必須優化有限的農業和水產養殖空間。
新加坡食品局早前宣布從2024年起,逐步將林厝港農地發展為高科技農業食品創新園(Agri-Food Innovation Park),以實現「30·30願景」,即到了2030年,有能力可持續地生產滿足新加坡國人30%營養需求的農產品。
為此,食品局與政府機構和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密切合作,探索概念發展總藍圖的各種設計概念。
由食品局舉辦的「新加坡食品故事」展覽,星期六(9月2日)在蔡厝港戰備軍協俱樂部開幕。該展覽介紹眾多提高本地糧食生產的科技與設計,包括在林厝港農地探討採用堆疊農場(stacked farm)概念。
堆疊農場的目的,是在有限的土地,把農產品生產最大化。
設計概念之一是三層高的農場。業者可在底層種植不需要陽光的農作物;中間層種植需要在封閉、嚴格管控的環境下生產的農作物;頂層則種植需要陽光的農作物。這麼一來,在同一塊農地上,就能種植不同的植物,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