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柱子比跑车结实
新加坡基础建设的质量是杠杠的,就拿这张图来说,跑车装上了公车站的桩子,宛如纸片车一样破碎。
不管是价值百万的高级轿车,还是吨位超大的巴士,都不是柱子的对手。

【22】爆笑华语
新加坡人的华语好不好不能随便下结论,但是南洋华语中总是透著一股草根气息。
比如做工 = 上班(放工=下班)、好料 = 好东西、还钱 = 付钱。
还有量词的混乱使用:一粒西瓜、一粒篮球。

【23】风水和迷信
新加坡表面上看着挺现代,但是信风水、“搞迷信”深入岛民的心。
别说市井小民烧香拜佛,就连新加坡的著名地标据说都是有讲究的!
Singapore Flyer摩天轮据说是为了改风水;97、98年金融风暴之后新加坡开始使用形如八卦的1元硬币。(虽然官方从未承认过)

【24】英语、华语、福建话掺掺
“Paisah,我忘了打Handphone找你要Project,记得email给我啊。”
——他们管这种叫华语。
“That restaurant over there sibei tok kong。”
——他们管这种叫英语。(其实是Singlish)
Singlish这种多种族多元文化国家产生的语言产物,会让刚来的人觉得“多少有点大病”,不过逐渐坡式英语已经成为了新加坡的一种身份象征,虽然政府不断推行使用标准英语,但仍然有很多本地人希望保留它。

【25】捡榴梿犯法
在新加坡你要是去公园或者自然保护区等地遛弯儿,看到一颗榴梿树掉下来个榴梿,兴冲冲地捡回家……那样后果就会非常严重了!
因为,根据新加坡公园与树木法,公众不能采摘、捡拾或收集在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局管辖区路边的果实,然也包括榴梿。
一不小心被抓那就是最高5000新币罚款呀,够买多少榴梿了。

【26】口香糖,能嚼不能卖
因为难以清洁,而且当年有人把口香糖黏在地铁车门上,
李光耀大手一挥,1992年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颁布口香糖禁令的国家,政府坚决禁止进口、销售和制造口香糖。
法律条文还规定,乱丢口香糖残渣者,初次发现将被罚款1000新元!重犯加重罚金!
没说不能嚼,但你根本买不到。从那以后,新加坡成为一个口香糖“绝迹”的国家。

【27】全岛过“鬼节”
在中国,就是中元节前后几天,大家缅怀一下逝世的亲人。
但是到了新加坡,鬼节直接升级为一个月,从七月初一开始“鬼门关”就开始敞开,全岛开始烧纸钱(记得在指定铁桶里面烧)。
全岛到处可以看到烧纸钱、点蜡烛、焚香……烟雾缭绕、纸钱飞散,中元节当天还有歌台表演。

【28】走廊里种花养鱼
新闻里经常报道,住在旧式组屋的人经常会把走廊玩出花样来。
有人竟然在走廊种了80盆盆栽!这片“私人森林”曾坐落在巴西立12街第101座组屋高楼的一个单位外。
根据这层楼的居民透露,由于盆栽缺乏修剪,叶子长得十分茂密,令人寸步难行,要穿过“树林”走到另一段,就必须由用手拨开这些植物。

【29】组屋红白事
新加坡的婚葬习俗都很特别,组屋下面都会有一个开阔的区域。
很多华人在这里办白事,也有很多马来人在这里办婚礼,共用同一片区域大家竟然丝毫不觉得尴尬。

【30】路边的野鸡不能抓
最近新加坡因为马来西亚的鸡肉出口禁令,导致冰鲜鸡肉供应紧张。
这时候你是不是想起了家楼下那些悠哉游哉的野鸡:长期散养, 肉质鲜美……打住,不要想了。
野鸡新加坡和野猴、野猪一样属于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政府为了保护他们,还专门成立了跨部门工作小组。

中国人来到新加坡
经常会被不同的风俗所震惊
特别是初来乍到的人
往往被雷得风中凌乱
比如满大街的人都穿夹脚拖
包括孙燕姿

(孙燕姿也不例外)
这里仿佛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还保留着早期华人的风俗
连异族同胞也会入乡随俗

(印度客工也在新加坡烧纸钱)
这样的新加坡
有时候很洋气
有时候又很“土鳖”
有时候很开放
有时候又出奇地保守

“合法但有病”的小事
是文化的碰撞
给我们每一天带来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