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柱子比跑車結實
新加坡基礎建設的質量是槓槓的,就拿這張圖來說,跑車裝上了公車站的樁子,宛如紙片車一樣破碎。
不管是價值百萬的高級轎車,還是噸位超大的巴士,都不是柱子的對手。

【22】爆笑華語
新加坡人的華語好不好不能隨便下結論,但是南洋華語中總是透著一股草根氣息。
比如做工 = 上班(放工=下班)、好料 = 好東西、還錢 = 付錢。
還有量詞的混亂使用:一粒西瓜、一粒籃球。

【23】風水和迷信
新加坡表面上看著挺現代,但是信風水、「搞迷信」深入島民的心。
別說市井小民燒香拜佛,就連新加坡的著名地標據說都是有講究的!
Singapore Flyer摩天輪據說是為了改風水;97、98年金融風暴之後新加坡開始使用形如八卦的1元硬幣。(雖然官方從未承認過)

【24】英語、華語、福建話摻摻
「Paisah,我忘了打Handphone找你要Project,記得email給我啊。」
——他們管這種叫華語。
「That restaurant over there sibei tok kong。」
——他們管這種叫英語。(其實是Singlish)
Singlish這種多種族多元文化國家產生的語言產物,會讓剛來的人覺得「多少有點大病」,不過逐漸坡式英語已經成為了新加坡的一種身份象徵,雖然政府不斷推行使用標準英語,但仍然有很多本地人希望保留它。

【25】撿榴槤犯法
在新加坡你要是去公園或者自然保護區等地遛彎兒,看到一顆榴槤樹掉下來個榴槤,興沖沖地撿回家……那樣後果就會非常嚴重了!
因為,根據新加坡公園與樹木法,公眾不能採摘、撿拾或收集在公園、自然保護區和公園局管轄區路邊的果實,然也包括榴槤。
一不小心被抓那就是最高5000新幣罰款呀,夠買多少榴槤了。

【26】口香糖,能嚼不能賣
因為難以清潔,而且當年有人把口香糖黏在地鐵車門上,
李光耀大手一揮,1992年新加坡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頒布口香糖禁令的國家,政府堅決禁止進口、銷售和製造口香糖。
法律條文還規定,亂丟口香糖殘渣者,初次發現將被罰款1000新元!重犯加重罰金!
沒說不能嚼,但你根本買不到。從那以後,新加坡成為一個口香糖「絕跡」的國家。

【27】全島過「鬼節」
在中國,就是中元節前後幾天,大家緬懷一下逝世的親人。
但是到了新加坡,鬼節直接升級為一個月,從七月初一開始「鬼門關」就開始敞開,全島開始燒紙錢(記得在指定鐵桶裡面燒)。
全島到處可以看到燒紙錢、點蠟燭、焚香……煙霧繚繞、紙錢飛散,中元節當天還有歌台表演。

【28】走廊里種花養魚
新聞里經常報道,住在舊式組屋的人經常會把走廊玩出花樣來。
有人竟然在走廊種了80盆盆栽!這片「私人森林」曾坐落在巴西立12街第101座組屋高樓的一個單位外。
根據這層樓的居民透露,由於盆栽缺乏修剪,葉子長得十分茂密,令人寸步難行,要穿過「樹林」走到另一段,就必須由用手撥開這些植物。

【29】組屋紅白事
新加坡的婚葬習俗都很特別,組屋下面都會有一個開闊的區域。
很多華人在這裡辦白事,也有很多馬來人在這裡辦婚禮,共用同一片區域大家竟然絲毫不覺得尷尬。

【30】路邊的野雞不能抓
最近新加坡因為馬來西亞的雞肉出口禁令,導致冰鮮雞肉供應緊張。
這時候你是不是想起了家樓下那些悠哉游哉的野雞:長期散養, 肉質鮮美……打住,不要想了。
野雞新加坡和野猴、野豬一樣屬於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政府為了保護他們,還專門成立了跨部門工作小組。

中國人來到新加坡
經常會被不同的風俗所震驚
特別是初來乍到的人
往往被雷得風中凌亂
比如滿大街的人都穿夾腳拖
包括孫燕姿

(孫燕姿也不例外)
這裡仿佛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
還保留著早期華人的風俗
連異族同胞也會入鄉隨俗

(印度客工也在新加坡燒紙錢)
這樣的新加坡
有時候很洋氣
有時候又很「土鱉」
有時候很開放
有時候又出奇地保守

「合法但有病」的小事
是文化的碰撞
給我們每一天帶來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