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公司深陷财政危机,却仍让员工 “白干活”!52 岁的建筑公司董事黄国胜,因拖欠 36 名外籍员工共计 9 万元薪水,在 4 月 24 日的国家法院审判中,因抵触雇佣法令被罚 4 万 5000 元。这场因 “保公司运营” 而引发的欠薪风波,不仅让员工生活陷入困境,也让他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了沉重代价。

案发时,黄国胜担任 Logistics 建筑公司董事,而 36 名受害者均为持工作准证的外籍建筑工人。人力部调查显示,自 2023 年 9 月起,公司便开始出现薪资拖欠问题。当月,32 名员工的 3 万零 487 元薪水和 1 万 5635 元加班费未在规定的七天内发放,累计拖欠 4 万 6122 元;到了 10 月,又有 31 名员工被拖欠 2 万 9932 元薪水。即便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黄国胜依旧选择继续雇佣这些员工。直到 2024 年 2 月 6 日公司进入司法管理程序,法院委任的司法管理人才在 2025 年 2 月 11 日前将拖欠的薪水全额偿还。
控方指出,这些外籍员工大多从事低薪工作,长期领不到薪水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冲击,部分员工甚至超过一年分文未得。而黄国胜早已知晓公司的财务困境,即便收到工程进度款,也没有优先支付员工薪资,反而将资金用于支付分包商和供应商款项。
在法庭上,黄国胜求情称,公司受疫情影响严重,背负约 430 万元债务,众多项目亟待推进,优先偿还分包商和供应商是为了维持公司运营。其律师也表示,黄国胜并非完全未支付薪资,而是通过将部分员工转移至姐妹公司,由姐妹公司分批发放薪水,保障员工能继续在本地工作。
然而,法律不会因任何理由偏袒违法行为。黄国胜最终因八项抵触雇佣法令的控状,在承认三项、其余五项纳入考量后,被处以 4 万 5000 元罚款。这一判决不仅是对欠薪行为的严厉惩戒,也为所有雇主敲响警钟: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