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公司深陷財政危機,卻仍讓員工 「白乾活」!52 歲的建築公司董事黃國勝,因拖欠 36 名外籍員工共計 9 萬元薪水,在 4 月 24 日的國家法院審判中,因牴觸僱傭法令被罰 4 萬 5000 元。這場因 「保公司運營」 而引發的欠薪風波,不僅讓員工生活陷入困境,也讓他為自己的錯誤選擇付出了沉重代價。

案發時,黃國勝擔任 Logistics 建築公司董事,而 36 名受害者均為持工作準證的外籍建築工人。人力部調查顯示,自 2023 年 9 月起,公司便開始出現薪資拖欠問題。當月,32 名員工的 3 萬零 487 元薪水和 1 萬 5635 元加班費未在規定的七天內發放,累計拖欠 4 萬 6122 元;到了 10 月,又有 31 名員工被拖欠 2 萬 9932 元薪水。即便公司財務狀況持續惡化,黃國勝依舊選擇繼續僱傭這些員工。直到 2024 年 2 月 6 日公司進入司法管理程序,法院委任的司法管理人才在 2025 年 2 月 11 日前將拖欠的薪水全額償還。
控方指出,這些外籍員工大多從事低薪工作,長期領不到薪水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衝擊,部分員工甚至超過一年分文未得。而黃國勝早已知曉公司的財務困境,即便收到工程進度款,也沒有優先支付員工薪資,反而將資金用於支付分包商和供應商款項。
在法庭上,黃國勝求情稱,公司受疫情影響嚴重,背負約 430 萬元債務,眾多項目亟待推進,優先償還分包商和供應商是為了維持公司運營。其律師也表示,黃國勝並非完全未支付薪資,而是通過將部分員工轉移至姐妹公司,由姐妹公司分批發放薪水,保障員工能繼續在本地工作。
然而,法律不會因任何理由偏袒違法行為。黃國勝最終因八項牴觸僱傭法令的控狀,在承認三項、其餘五項納入考量後,被處以 4 萬 5000 元罰款。這一判決不僅是對欠薪行為的嚴厲懲戒,也為所有僱主敲響警鐘: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