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许多像这样的中小型企业为了能够申请更高的消费税回扣并获得税收优惠,选择注册消费税。
然而,注册消费税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并且要持续遵守相关规定。
在新加坡,逃税行为是受到法律严格制裁的严重犯罪,对进出口货物偷逃税款的贸易欺诈行为的处罚,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加坡重刑主义原则的影响。

与欧盟诸国偏向于民事责任认定或者行政处罚有所不同,新加坡企业实施贸易欺诈行为,将面临新加坡法律的刑事责罚。
以下通过新加坡贸易欺诈的三个实务案例,做相应简析,供各位参阅新加坡如何处理此类违法行为。


新加坡一家企业的董事因涉嫌通过虚假交易,伪造2亿5200万新元的虚假交易,以及涉嫌逃避逾400万新元的消费税而受到指控,这不仅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失踪贸易商骗局”案例,同时也对新加坡的消费税制度构成了严重挑战。
为了使虚假交易看起来真实,被告伪造了销售收据和其他相关文件。
这些伪造的文件可能包括销售合同、发票和交易记录等,目的是误导税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一旦被定罪,这名男子将面临一系列严重的法律后果: 根据《公司法》第340(5)条,他可能会因为每项欺诈交易的指控而受到最高七年的监禁、罚款或两者并罚。
在《刑法典》第465条下,每项伪造罪的指控可能导致不超过四年的监禁、罚款或两者并罚。
依据《刑法典》第477A条,每项伪造账目的指控可招致最高十年的监禁、罚款或两者并罚 根据商品及服务税法第62(1)(b)条,每项逃税的罪名将可能使他面临最高七年的监禁、罚款或两者并罚。 此外还将被追缴少缴税款的三倍作为额外罚款。


作为汽车进口公司Smartcar Auto的独资经营者,47岁的陈来钦因漏缴巨额消费税和提供虚假资料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根据关税局和陆路交通管理局在1月2日的联合声明,陈来钦的公司Smartcar Auto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未能缴纳983辆进口车辆应缴的109万8366新元消费税。
此外,他还通过提供虚假信息,少付了519万零893元的车辆附加注册费(ARF)。

面对六项违反关税法令和三项违反公路交通法令的指控,陈来钦在庭审中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法庭判决他监禁七周并罚款360万元,然而由于他无力支付这笔罚款,最终被裁定需服刑43个月作为替代。


刘汉祥,46岁的M’ Exclusive车行独资经营者,就因逃税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从2017年春到2021年夏,他进口了超过1800辆汽车,却故意漏缴了300多万元的关税和消费税。
他不仅伪造发票,还巧妙地将车价分散到多张发票中,以此隐瞒车辆的真实价值。
更大胆的是,他还向陆路交通管理局提交了虚假资料,少缴了超过1600万元的车辆附加注册费(ARF)。

面对21项控状,刘汉祥最终选择认罪,法庭判决他入狱9个月,并处以600万元的罚款。
但由于他无力支付这笔巨款,最终被加判了69个月的监禁。
此外,他还指使33岁的职员李佰豪伪造发票,李佰豪也因伪造文件罪被罚款1万元。

新加坡一直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个重刑主义国家,如对犯罪行为的惩罚至今还保留着鞭刑。
在新加坡,逃税的代价是沉重的,无论是通过虚假交易骗取税款,还是通过伪造文件逃税,违法者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新加坡的法律体系为打击逃税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确保了税收法规得到遵守,同时也保护了国家的财政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