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理学院近日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这一年,NUS在充满挑战的境况下,依然在科研、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未来一年,NUS也将继续带着坚定的信念,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教育树人,履践致远
2022年,NUS通过多种途径和专业扩大跨学科教育的机会,以利用融合领域之间的协同作用,其基础是四个关键支柱,共同课程、更大的灵活性、跨学科方法和终身学习。

来源:NUS官网
NUS一直在逐步引入教育创新,旨在让学生接触到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不同学科和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2022年文理学院及社科学院的数据显示,当前通用基础课程有13种,主要专业30余种,第二专业30种,辅修专业70余种,细分专业更有近20种,每学年提供千余种先进学科模块,目前更有3个跨学科融汇项目。

来源:NUS官网
本科生
2022年NUS理学院本科毕业人数为880人,其中应用数学系74人,化学系125人,计算生物学系11人,数据科学与分析系87人,食品科技系56人,生命科学系337人,数学系28人,药学系26人,物理系56人,量化金融系22人,数据统计系58人。

来源:NUS官网
在2022届毕业的880名学生中,有58名学生获得理学士学位,有822名学校获得荣誉学士学位。双学位毕业的学生共27名,联合学位项目毕业的学生有1名,并发学位项目毕业的学生有1名,结构化双学位毕业的学生有1名,法语双学位项目毕业的学生有6名。

来源:NUS官网
NUS校长陈永财教授表示:“国大将不断探索发展本科阶段的创新课程,帮助学生为应对复杂而不断变化的未来做好准备,通过创新的共同课程,以更大更大胆的方式重新想像本科跨学科教育。”
研究生
截止至2022年,NUS共有在读研究生2536名,开设理学硕士项目13个,联合理学硕士项目2个,博士课程7个,以及联合培养博士项目1个。

来源:NUS官网
继续教育与培训
为了履行我们对学生、校友和员工终身学习的承诺,国大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和培训(Continuing and Education Training, CET)课程。
今年以来,持续与终身教育学院(School of Continuing and Lifelong Education, SCALE)继续与国大各院系加强合作,不断开发出新的学习渠道,使我们能够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课程数量并提高招生能力。

来源:NUS官网
截止至2022年,NUS有175项经SkillsFuture SG批准的继续教育项目,其中开设139个学科模块,以及36个短期课程培训模块。
研究成果
今年,NUS继续在具有高知识价值和高转化价值的领域进行研究,并重点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工作。
研究尤其集中在与全球相关的、对新加坡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学科领域,包括医疗创新、材料研究、智慧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解决方案。

来源:NUS官网
今年以来,NUS继续大力扶持研究人员,支持其开展各类科研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2022年,NUS的研究人员在期刊、会议论文集和书籍上发表了1510份出版物,被引用次数超115000次,与行业及法定委员会的研究合作高达44次,更是提交了35项新的专利,获得了11项许可协议。
携手各界,精进不止
慈善活动回馈社会
回顾整个2022年,NUS社群始终致力于社区服务,从学生主导的倡议行动到全校性的项目,坚定不移地服务更多社区。

来源:NUS官网
今年,“NUS妆艺表演暨售旗日”(NUSSU Rag & Flag Day)重返校园,于大学城中央的草坪(Town Green)举行。
NUS学子们在此次活动中彰显出无限的热情与奉献精神,今年总共为21个慈善项目筹集了约23万新币的善款。
此外,今年NUS的年度筹款活动,即NUS Giving Run BIG也重磅回归。2300名参赛者共同完成了53000公里的比赛,为NUS年度捐赠助学金筹得善款。
为制药行业研究创新
由化学系吴杰副教授和药学系Matthias G WACKER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正在与辉瑞亚洲制造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在药物研发领域开发和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来源:NUS官网
吴副教授正在开发可持续和可扩展的连续流程,以安全地制造重要的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对使用批处理方法的合成具有挑战性或危险性。另外,Wacker 副教授正在研究局部制剂和胶囊的流变学对其皮肤渗透和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促成碳勘探
NUS自然气候解决方案中心(the NUS Centre for Nature-based Climate Solutions,简称CNCS)将启动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项目,以加深我们对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和能够封存二氧化碳的沿海生态系统(即蓝碳生态系统)的理解。对此,淡马锡提供了300万新元的研究经费。

来源:NUS官网
为了提高碳信用额的质量,这个NUS-淡马锡蓝碳新项目是该地区最大、最全面的蓝碳监测学术项目之一。它建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近十年来测量蓝碳的研究基础上,特别是在红树林和海草中,以此填补蓝碳科学关键部分的研究空白。
根据该项目,CNCS将在东南亚地区开发一个蓝碳储量知识数据库。该数据库拥有密度最高的碳勘探,用于自然气候解决方案的投资,帮助政府和企业识别最重要的蓝碳保护地点,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发掘根际的秘密
由生物科学系Sanjay副教授领导的农业环境系统生物学小组正在与埃克森美孚技术与工程公司合作,研究根际的碳和氮动态,根际是植物根部周围栖息著多种微生物群落的区域。

来源:NUS官网
根际微生物是固碳的关键要素。根际研究对泥炭地、红树林、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等高碳生态系统的区域/全球模型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