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O 双塔由奥雷·舍人(Büro Ole Scheeren)设计,是一种城市调和的表现。设想将城市先前完全不同的部分编织在一起,DUO 围绕一个24小时向公众开放的广场,将周边环境与其多样化的功能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展现新加坡活力与繁荣的新城市中枢。
位于新加坡樟宜机场的主要路线上,坐落在历史悠久的 Kampong Glam 区和充满活力的 Bugis 商业区交界处,DUO 整合了居住,工作,零售和公共花园,文化设施以及多样化的城市文脉。
在双塔的外立面上伸展开来的是一种复杂的蜂巢结构,蜂巢由一系列六边形的遮阳伞组成,可以帮助保护塔免受太阳的热量和强光的照射,又不打断新加坡的花园、海洋和地平线的风景。网格也为塔提供了光滑、凹形曲线的纹理,强调戏剧性的悬臂和弯折,形成了 DUO 塔的形体。
07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
建筑师:Safdie Architects
建成时间: 2019
类型: 机场、购物中心
地址: 78 Airport Boulevard, Singapore






作为连接现有航站楼的桥梁,星耀樟宜将商场和花园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一个以社区为中心的新型建筑,作为樟宜机场的心脏和灵魂。星耀樟宜将自然与文化以及休闲设施交织在一起,生动地体现出了该机场的一个令人振奋和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理念,也呼应了新加坡“花园之城”的美誉。
该公共空间占地面积135,700平方米,包括机场地面运营设施、室内花园和休闲景点、零售空间、餐厅、咖啡馆,以及酒店等设施,所有设施都在一个建筑中。星耀樟宜通过行人天桥与一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及三号航站楼直接相连,既能吸引过境旅客,又能吸引市民前来。同时将主轴线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入口花园进行了重建,在引导游客的同时,还能让建筑内室内元素和其它航站楼的内部元素之间有着视觉上的连接。
收藏这幅画! 08 新加坡艺术学院
建筑师: WOHA
建成时间: 2009
类型: 艺术学校、剧院
地址: 1 Zubir Said Dr, Singapore 227968




该项目是一所视觉和表演艺术专业学校,位于新加坡市政区的中心地带。学校将高密度的市中心学校与专业表演艺术场地结合在一起。尽管其尺寸较深,但仍可实现所有区域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建筑表面爬满了绿色的植物,与新加坡花园之城的美誉不谋而合。
09 天空栖息地(Sky Habitat)
建筑师: Safdie Architects
建成时间: 2016 年
类型: 住宅
地址: Bishan Street 15, Singapore




这座38层的住宅综合体位于新加坡郊区中心地带的碧山住宅区附近,探索高密度居住与社区、景观、花园和日光等人文概念的平衡。
Sky Habitat 打破了典型的单一塔楼住宅开发规模,以社区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带有私人露台、阳台和公共花园的三维住宅矩阵,将景观带入空中,并保持天际线上的孔隙度。该综合体的强烈阶梯形式让人想起古代山坡开发的社区纹理,并提供郁郁葱葱的垂直绿化、相对于太阳的多个方向、自然通风的单元和宽敞的景观,所有这些都不会影响规划或结构效率。
三个桥接空中花园将两座阶梯塔连接起来,并在空中创建了一系列相互连接的街道、花园和露台,为公共休闲和集会提供了各种区域。因此,整体体量是多孔且开放的,允许微风吹过,让日光深入结构。阶梯式的几何形状让每个住宅都有多个朝向和私人户外空间,从而形成更加人性化和精致的城市肌理。
10
新景公寓(The Interlace)
建筑师: OMA, Ole Scheeren
建成时间: 2013 年
类型: 住宅
地址: 180 Depot Road 109684, Singapore




翠城新景 (The Interlace) 坐落于一片占地八公顷的高地上,以亚历山大路 (Alexandra Road) 和亚逸拉惹高速公路 (Ayer Rajah Expressway) 为界,位于新加坡青翠的南山脊之中。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将提供1,040套不同面积的公寓单元,并拥有广阔的室外空间和景观。该地块建成了一条横跨肯特岗、直落布兰雅山和花柏山公园的绿化带。
打破了新加坡孤立、垂直的公寓楼的标准类型,而是探索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热带生活方式:一个由生活和公共空间组成的广阔互联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三十一栋六层高、长度相同的公寓楼,以六边形排列堆叠,形成八个大型开放式透水庭院。相互连锁的街区形成了一个垂直的社区,拥有层叠的空中花园以及私人和公共屋顶露台。
保存这张图片!
11
豪亚酒店(Oasia Hotel Downtown)
建筑师: WOHA
建造时间: 2016
类型: 酒店
地址: 100 Peck Seah St, Singapore





市中心豪亚酒店位于新加坡密集的中央商务区 (CBD) 中心,是一座翠绿的塔楼,是热带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典范。与从温带西部发展而来的时尚而密封的摩天大楼不同,这座热带“活塔”为该类型的时尚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形象。
为了满足不同办公室、酒店和俱乐部房间的需求,WOHA 创建了一系列不同的楼层,每个楼层都有自己的空中花园。尽管位于市中心的高密度位置,这些额外的“地面”层仍为整个高层建筑提供了宽敞的公共区域,用于娱乐和社交互动。
12 南洋理工大学学习中心
建筑师: Heatherwick Studio 建成时间: 2015
类型: 文化教育建筑
地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