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O 雙塔由奧雷·舍人(Büro Ole Scheeren)設計,是一種城市調和的表現。設想將城市先前完全不同的部分編織在一起,DUO 圍繞一個24小時向公眾開放的廣場,將周邊環境與其多樣化的功能相結合,打造出一個展現新加坡活力與繁榮的新城市中樞。
位於新加坡樟宜機場的主要路線上,坐落在歷史悠久的 Kampong Glam 區和充滿活力的 Bugis 商業區交界處,DUO 整合了居住,工作,零售和公共花園,文化設施以及多樣化的城市文脈。
在雙塔的外立面上伸展開來的是一種複雜的蜂巢結構,蜂巢由一系列六邊形的遮陽傘組成,可以幫助保護塔免受太陽的熱量和強光的照射,又不打斷新加坡的花園、海洋和地平線的風景。網格也為塔提供了光滑、凹形曲線的紋理,強調戲劇性的懸臂和彎折,形成了 DUO 塔的形體。
07 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
建築師:Safdie Architects
建成時間: 2019
類型: 機場、購物中心
地址: 78 Airport Boulevard, Singapore






作為連接現有航站樓的橋樑,星耀樟宜將商場和花園結合在了一起,創造出了一個以社區為中心的新型建築,作為樟宜機場的心臟和靈魂。星耀樟宜將自然與文化以及休閒設施交織在一起,生動地體現出了該機場的一個令人振奮和充滿活力的城市中心理念,也呼應了新加坡「花園之城」的美譽。
該公共空間占地面積135,700平方米,包括機場地面運營設施、室內花園和休閒景點、零售空間、餐廳、咖啡館,以及酒店等設施,所有設施都在一個建築中。星耀樟宜通過行人天橋與一號航站樓、二號航站樓及三號航站樓直接相連,既能吸引過境旅客,又能吸引市民前來。同時將主軸線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入口花園進行了重建,在引導遊客的同時,還能讓建築內室內元素和其它航站樓的內部元素之間有著視覺上的連接。
收藏這幅畫! 08 新加坡藝術學院
建築師: WOHA
建成時間: 2009
類型: 藝術學校、劇院
地址: 1 Zubir Said Dr, Singapore 227968




該項目是一所視覺和表演藝術專業學校,位於新加坡市政區的中心地帶。學校將高密度的市中心學校與專業表演藝術場地結合在一起。儘管其尺寸較深,但仍可實現所有區域的自然採光和通風。建築表面爬滿了綠色的植物,與新加坡花園之城的美譽不謀而合。
09 天空棲息地(Sky Habitat)
建築師: Safdie Architects
建成時間: 2016 年
類型: 住宅
地址: Bishan Street 15, Singapore




這座38層的住宅綜合體位於新加坡郊區中心地帶的碧山住宅區附近,探索高密度居住與社區、景觀、花園和日光等人文概念的平衡。
Sky Habitat 打破了典型的單一塔樓住宅開發規模,以社區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是一個帶有私人露台、陽台和公共花園的三維住宅矩陣,將景觀帶入空中,並保持天際線上的孔隙度。該綜合體的強烈階梯形式讓人想起古代山坡開發的社區紋理,並提供鬱鬱蔥蔥的垂直綠化、相對於太陽的多個方向、自然通風的單元和寬敞的景觀,所有這些都不會影響規劃或結構效率。
三個橋接空中花園將兩座階梯塔連接起來,並在空中創建了一系列相互連接的街道、花園和露台,為公共休閒和集會提供了各種區域。因此,整體體量是多孔且開放的,允許微風吹過,讓日光深入結構。階梯式的幾何形狀讓每個住宅都有多個朝向和私人戶外空間,從而形成更加人性化和精緻的城市肌理。
10
新景公寓(The Interlace)
建築師: OMA, Ole Scheeren
建成時間: 2013 年
類型: 住宅
地址: 180 Depot Road 109684, Singapore




翠城新景 (The Interlace) 坐落於一片占地八公頃的高地上,以亞歷山大路 (Alexandra Road) 和亞逸拉惹高速公路 (Ayer Rajah Expressway) 為界,位於新加坡青翠的南山脊之中。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將提供1,040套不同面積的公寓單元,並擁有廣闊的室外空間和景觀。該地塊建成了一條橫跨肯特崗、直落布蘭雅山和花柏山公園的綠化帶。
打破了新加坡孤立、垂直的公寓樓的標準類型,而是探索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熱帶生活方式:一個由生活和公共空間組成的廣闊網際網路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三十一棟六層高、長度相同的公寓樓,以六邊形排列堆疊,形成八個大型開放式透水庭院。相互連鎖的街區形成了一個垂直的社區,擁有層疊的空中花園以及私人和公共屋頂露台。
保存這張圖片!
11
豪亞酒店(Oasia Hotel Downtown)
建築師: WOHA
建造時間: 2016
類型: 酒店
地址: 100 Peck Seah St, Singapore





市中心豪亞酒店位於新加坡密集的中央商務區 (CBD) 中心,是一座翠綠的塔樓,是熱帶城市土地利用集約化的典範。與從溫帶西部發展而來的時尚而密封的摩天大樓不同,這座熱帶「活塔」為該類型的時尚技術提供了另一種形象。
為了滿足不同辦公室、酒店和俱樂部房間的需求,WOHA 創建了一系列不同的樓層,每個樓層都有自己的空中花園。儘管位於市中心的高密度位置,這些額外的「地面」層仍為整個高層建築提供了寬敞的公共區域,用於娛樂和社交互動。
12 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建築師: Heatherwick Studio 建成時間: 2015
類型: 文化教育建築
地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