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武装部队第七步兵旅最高指挥官、现任新加坡国会议长的陈川仁,当时带带领了一支20人的先遣部队到印尼棉兰,并后续飞往亚齐首府班达亚齐和米拉务进行救援准备工作。

在接受本体媒体采访时,他说道:“当时从直升机的窗户往外看,沿岸一点生命迹象也没有,一切几乎夷为平地。进入市中心,腐烂的罹难者遗体发出臭味,每发现一具遗体,工作人员就会在旁边插上小国旗。”
而这仅是冰山一角罢了。据事后保守统计,这起地震+海啸,一共造成了80多万人伤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图源:Buuchau
当时,中国著名影星李连杰一家一行八人,都在马尔代夫海边的一件酒店内休息。海水汹涌而至,直接灌进酒店房间。
李连杰一手举著4岁的女儿,一手划水,几经沉浮,几乎丧命。当时,李连杰在海啸中头顶着大女儿,海水已经淹到他嘴的位置。
幸好后面海水褪去,否则李连杰和女儿都有可能无法得救。

逃出生天的李连杰,图源:凤凰网
而新加坡,虽然不是地震的直接受灾国家,却也经历了一场虚惊。
那时候就在新加坡的小伙伴,或许能回忆起当时本地人的担忧:如果海啸沿着马六甲海峡倒灌进新加坡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要知道,地震震中与马尔代夫之间的距离,并不会比震中与新加坡的距离更短(但是中间有陆地阻挡)。
孤垂于大海中的新加坡,一旦海啸袭来,根本没有陆地纵深可供人避难。

当时马六甲海峡北边的普吉岛已经受创,图源:见水印
值得庆幸的是,新加坡人的担忧,最终并没有成为现实。
只不过,在这场大海啸中,有20名新加坡人罹难。到了2014年,仍有4人下落不明。
在地震发生后的十几年间,新加坡人对于这场海啸的思考仍在继续。

来源: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作者表示,一个令新加坡相当忧虑的事实,正在悄然发生中:苏门答腊西面的地震常发区,数十年来,一直往北移动。
而如果地震区到了马六甲海峡北埠安达曼海后,假如这里发生类似2004年的大地震,那一股巨浪将很可能从马六甲海峡海口,向新加坡的方向奔去。
由于海口为一个巨大的漏斗,一直到达马六甲地区才形成狭窄部分,海水自然而然形成钱塘江效应。
在冲击两岸之后,海水将逐渐形成数十米高的巨浪,直扑新加坡。

图源:浙江新闻
而且,如果海啸真的发生,可能会挟带大量泥沙向新加坡席卷而来。
一旦泥沙到达马六甲的狭窄部分时受阻,就会沉积下来。泥沙愈积愈多,终将把马六甲海峡狭窄部分填满,堵塞整条海峡通道。
那么,消失的海峡,只剩下陆峡的场景,对于高度依靠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经济,不亚于“灭顶之灾”。

马六甲海峡也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生命线,图源:见水印
因此,这些年来,新加坡政府一直在积极想办法,未雨绸缪。
去年10月,新加坡历史上首次在全岛范围内进行地球物理探测,以评估新加坡的地底结构和地震风险。

研究人员安装地震仪,图源:新加坡地球与观测研究所
目前,全岛有88个地震仪,分布在学校、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气象站等地。
灵敏的地震检波器网络,可以探测到最轻微的噪音或震动。让新加坡发现可能面临的地震风险。

图源:新加坡地球与观测研究所
希望未来,新加坡不会直面地震带来的危险。
新加坡少有天灾 依然还是上帝的宠儿
不管如何,就新加坡过去有记载的历史来看,天灾发生在新加坡的概率,依旧是微乎其微。
不论是地震海啸或是火山喷发,又或者是热带气旋(“台风”或“飓风”),都很难发生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
新加坡为什么没有地震?
和邻国印尼不同,新加坡奇迹般地绕开了环太平洋地震带。所以发生周边发生地震,就像今早一样,新加坡最多是有震感。

印尼的苏门答腊就像是一个巨大屏障,把新加坡保护了起来。
而且,新加坡的房屋质量非常好,多数的组屋和公寓里面都设有防空壕,一旦遇到险情,人们也有机会撑过足够时间,等待救援。

所以,新加坡不管是从天灾可能性小,还是人为的防御强,都让新加坡远离地震灾难。
新加坡对海啸的预案
有鉴于2004年那场海啸,给世界留下的伤痛和教训。
新加坡的国家环境局(NEA),之前花费了130万新币,委任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专家设计了一套海啸模拟系统以及应急措施。

另外,之前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印尼和菲律宾发生海啸,需要10个小时才能到新加坡岸边。
总而言之,新加坡受到海啸的威胁也是非常小的。
新加坡有台风吗?
新加坡位于赤道以北137公里处,特点就是气候炎热、雨量充足、空气潮湿 被赤道横穿,恰恰是新加坡没有台风的原因!

气象学上普遍认为,形成台风需要温度高于26℃的海洋。
虽然这一点和赤道的海洋温度完全符合,但是形成台风,还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这样暖气团才能转起来。

而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所以赤道无台风,新加坡也无台风。
新加坡如何对抗洪水
新加坡对洪水的防范措施,超过所有其他的自然灾害。 因为新加坡的海平面较低,而且周围国家的地震和海啸时常发生,有可能波及到新加坡。
再加上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新加坡会受到威胁。所以,所以,防止被水淹没是新加坡最大的防范。

对此,新加坡建立了超强的排水系统。走遍新加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足够的排水设施,比如水渠,排水孔等。

不仅如此,新加坡的马路上,也经常可以见到排水孔,政府在马路上还大量采用可以渗透水的砂砾技术,通过草地、地面的渗透,收集和引导雨水。

图源:Have8
另外,新加坡防洪的关键在于蓄水池!
新加坡新加坡大大小小的蓄水池达17个,像是新加坡最大的蓄水池——滨海湾堤坝,就一共有7个排水泵。

每一个排水泵,可在1分钟排完相当于奥林匹克游泳池的水量。如果7个同时启动,巨量的水会在短时间排入大海。

因此,新加坡是一个免受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的风水宝地!
只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没事,不代表未来以后都没事。幸好,政府已经考虑到了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
新加坡的未来,应该还会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