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精英主义背后的危机
总体来看,整个社会能上大学的人仍是少数,这意味着能成为所谓精英的人也是少数,新加坡人也坚信这一点。
从小学开始,五花八门的评估、分流,实际是通过成绩将优等生,差生层层隔开。学业顶尖那批人,可以进入六年直通班,有更多关注和自由空间,还可以跳过中考,直接参加A水准考试,进入大学。
而其他学生则需经历七八年的中学教育,才有机会读大学。
有经历过该模式的网友表示,大部分普通班的学生,都进了技校,好一点的去了理工学院,绝大部分根本进不去高中。因为学校的课程就不是为了上高中做准备的。
一次小学考试完全决定人生走向,扼杀那些可能后期凸显才能的孩子,这正是分流制度的残酷。另一方面,还加剧了阶级分层。有些优等生,甚至会歧视普通班的学生。

除此之外,中小学“半日制”的教学方法,大量学生为了应付可怕的分流考试,只能在放学后去补习班学习。
孩子早上出门,下午做课外活动,晚上补习,比上班族辛苦多了。在这种高强度的课业压力下,新加坡的孩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压力爆表。

世界第一也要改革
民众的呼声促使新加坡不断改革,今年的两大政策堪称大刀阔斧。3月,新加坡教育部宣布:首先,延续了近40年的中学分流制度(快慢班)将被取消。
教育部将从2024年起,在中学全面推行科目编班分流。所谓科目编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修读不同的科目级别。
当然,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所修读的科目级别取决于小六会考成绩,但之后可以凭借校内考试成绩,修读更高级别的科目。
其次,剑桥O水准(中学四年班)剑桥N水准(中学五年班)将停考。

2027年,新加坡将进行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单上会列出学生所报考的科目和级别(G1/G2/G3)。
这也是取消分流制度之后的配套措施,届时,将会考验新加坡改革之后的成效。
新加坡这种敢于反思,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佩服的。即使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仍然在不断地调整,适应世界的发展。
总地来说,香港和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香港所倡导的精英教育更像一种概念,形成的一种争夺顶尖教育的风潮,只有拥有高资质、高素养的学生才更具竞争能力,偏重于优质的国际教育。
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是其公立学校的教育体系,在分流制度下,拔尖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有更大的机会培养成世界最顶尖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