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留学新加坡,已经成为很多想要换个赛道的家庭,非常青睐的选择,其优异的学术质量、升学成绩,以及更亲切的华人社会氛围,都是加分项。不过,对于留学家庭来说,并非换个赛道就能“躺赢”,摆在他们面前,还有一些重要的关卡要闯。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滢滢 编丨Jennifer
近年来,新加坡留学开始出现一种看似悖论的现象——
一方面,这个教育资源发达的国家,被公认为“亚洲卷王”,全岛遍布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家长对孩子的学业重视程度,一点不输国内;
可另一方面,每年还是有很多中国家庭,义无反顾地奔赴新加坡,为了孩子读书不惜分居两地。难道只是为了“去了一个更卷的国度,继续卷”?
外滩君最近听到一位在新加坡陪读的奶爸,有这样一段分享。
他说,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最担心的就是不确定性。无论是中考分流、还是高考独木桥,都需要孩子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因为不希望孩子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小小年纪人生就被定型,因此来新加坡换个赛道。
在新加坡,无论是走公立体系,还是国际教育体系,起码能让孩子在求学生涯中有个保底方案,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不过他也承认,从现实情况来看,想要进入新加坡公立体系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少不了刷题和补习;进去之后的层层分流,也会牵扯很多时间和精力。
为了在新加坡给孩子一个更宽松的教育氛围,国际学校,就成了更多家长的选择。
新加坡的国际教育,的确有着巨大的优势:学术质量过硬,IB考试通过率和平均分都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国际教育土壤里,很多孩子即使冲不上顶尖名校,去一所世界排名前200的大学,还是很有希望的。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这几年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入学门槛“水涨船高”,也拦不住中国家庭的热情。
外滩君不由好奇,有了以上这些明面儿上的“升学优势”,留学家庭就可以“躺赢”了吗?摆在孩子和家长面前究竟有哪些关要闯?
外滩君采访了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下称伊顿)的校长、老师以及学生家长。
作为在新加坡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校,伊顿因为在中国开设有几十所高品质的幼儿园和国际学校,在中国家长圈里也积累了很高的口碑。

交谈下来外滩君发现,留学新加坡,摆在孩子和家长面前的主要有三大挑战——分别是英语关、中文关、以及更为隐形的生活关。
而学校能否提供相应的支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留学家庭的信心。

快速提升英文水平
才能如鱼得水
对于一个中国孩子来说,英语关,几乎是最大的挑战。
为了能尽快适应新加坡的全英文课堂环境,大多数中国家庭都会选择在孩子小学三年级之前转学新加坡。
家长刘丽也是这样考虑的。她的女儿小雪在国内一所双语学校读书时,成绩也不错,能稳定在中上游。但是为了能让女儿更好地胜任国际课程学习,尤其在国外大学看重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上有所突破,她决定带孩子提前来新加坡适应。
“本来是打算中学阶段再来新加坡读书的,现在觉得还是早一点来好,可以让孩子尽快适应全英文学习环境。否则中学阶段再来适应,不一定能跟上。”
经过一番考察,刘丽选择了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女儿小雪入学了伊顿普洛力校区(EtonHouse Broadrick)。

伊顿普洛力校区
伊顿是在新加坡拥有十余所国际学校的老牌教育集团,第一所校区成立于1995年,拥有教育部制定的教师培训中心和课程研发中心。如今旗下学校覆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中的K12全龄段,在全球11个国家拥有120所校区。
刘丽说,自己在给女儿择校时,最看重的是,学校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孩子,是否足够友好。比如,学校是否会为非英文母语学生,提供额外的英文辅导,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全英文学习环境。
她发现,也有一些国际学校,虽然在新加坡排名靠前,但是对孩子和家长的英文水平要求很高:会要求孩子具有同龄段英文母语孩子的语言水平,一上来就能适应全英文环境;也会面试家长,要求家长起码有一方能用英文进行日常沟通。
“很显然,这样的国际学校并不是我和孩子的目标学校,并不适合我们。”
在伊顿,这一点就让刘丽感到很安心。
因为双语教育一直以来就是伊顿的特色。小雪就读的普洛力校区,早在2011年就开创了双语教学模式,成为新加坡第一所以双语教学为特色的国际学校。

“伊顿对非母语孩子的英文支持,其实是一条完整的路径。” 据普洛力校区校长Edward Wyn Jones介绍,为了让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能顺利过渡到全英文课堂的学习,学校开设了针对不同英语水平孩子的EAL班(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提供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的强化课程。
小雪在入学之前,学校就会对她的英文水平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测评,评估孩子英文处在什么水平段,是否需要进入EAL班进行学习,以及适合进入什么层次的EAL班。
在伊顿任何一个校区,都有来自超过30个国家的学生,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孩子都有EAL的学习经历。这也使得学校在EAL课程设计和教学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学校也非常重视“同伴学习”在语言学习上的作用。
在EAL班,小雪会被安排和一个同样来自中国的小伙伴,组成英语学习搭档。课堂上,他们需要经常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和对方沟通,在真实的情景对话中,尽快提高语言实用技能。
普洛力校区EAL授课老师表示,EAL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评估孩子的英文表现,尤其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我们知道,IB是一门注重整合与探究的国际课程,尤其是PYP阶段,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和展示。EAL班提供的英文学习,也会覆蓋六大超学科主题,涉及不同学科的专业词汇,并对不同国家和种族的文化有所涉及。

为了让学生顺利胜任IB课程的全英文学习,小雪还需要学习针对UOI探究课程的学术性英语单词和表达。哪怕学生从EAL班毕业,在日常学术课程上遇到一些语言过渡方面的困难,EAL老师也会提供适时的帮助。
“总之,学校会尽一切办法,避免孩子因为英语水平的限制,在学业和生活中受到挫败。”
这一点,也是让很多刘丽这样的中国家长非常放心的地方。
那么,小雪和她的小伙伴们在EAL班适应得怎么样呢?
据了解,在伊顿学校,大多数孩子经过6-9个月的学习,长一点时间则在9个月到一年半左右,就能完全适应全英文学习环境,加入英语母语孩子的课堂讨论和学习。

EAL授课老师提醒,想要孩子能尽快从EAL班毕业,家庭环境也需要做出努力。
比如,家庭环境里鼓励孩子多进行英文表达和原版阅读,带孩子课外多和一些英文母语孩子交朋友,都能促进孩子英文水平的提供。
“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想要在全英文环境里如鱼得水,最需要克服的是自信。孩子们需要抓住机会去多说多听,大胆表达。”
因此,伊顿也很重视社区型学校的建立,培养孩子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普洛力校区的教师团队
例如普洛力校区,就是一个只有380多名学生的小型国际社区:这里的老师能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也彼此认识。
“学校应该让学生在认知、精神、情感上都得到成长。” 校长Edward Wyn Jones直言,他感到最自豪的,就是将学校打造成了一个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彼此尊重和包容的社区。

最大程度保持中文优势
让孩子不丢母语的根
绝大多数留学家庭在猛攻英文关的同时,难免对中文学习“顾此失彼”。
说起孩子的中文学习,已经成了很多海外华人家庭的心头之痛。外滩君也不止一次听到有妈妈吐槽:孩子三四年级出来留学,因为半年时间没有补习中文,作文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错别字连篇,连语句都不通顺了....
哪怕在新加坡,也多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中国孩子到了这里,因为忙于补习英文,加上校园里基本是英文学习环境,中文水平严重拖后。
来新加坡之前,刘丽也曾有这样的担忧。
当女儿入读伊顿以后,她才发现,原来学校为需要学习中文的孩子,提供了非常体系化的中文学习项目。

伊顿一以贯之的中文学习项目
首先,学校会为有中文学习需求的孩子,在主流课程之外,额外增加中文学习的机会。
比如,在小学阶段,小雪所在的普洛力校区就开设有双语沉浸式课程,由一中一外两位老师共同授课,尽量保证孩子能进行1:1的沉浸式双语学习。到了初中和高中段,可以额外选修中文,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
在校长Edward Wyn Jones看来,语言是一门学习工具,它的价值最终还是要落到“运用”,使用它来认识和探索世界。
因此,伊顿的中文学习,会采用跨学科的学习方法,融入包括科学、社会研究、数学、艺术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

更重要的是,伊顿还为中国孩子提供个性化支持。
不同于大多数学校里,中国孩子和外籍学生混合学习,中文学习内容过于简单,无法达到中国孩子的母语学习需求;伊顿会特别为中国孩子“开小灶”,甚至可以量身定制更匹配孩子水平的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