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植物园(下)

2020年06月25日   •   3万次阅读

这周,我们继续承接上一期的主题——新加坡植物园。

估计小伙伴已经开始碎碎念念,等不耐烦了;好,废话不多说,三叔马上分享植物园内的10景。

Let’s go!

植物园10景

1.沼泽公园

假如小伙伴是从东陵门进入植物园后往左走,第一个会经过的景点是沼泽园地。

1870年代,当植物园还设有动物园区时,沼泽园地曾是犀牛的泥坑和鳄鱼池的所在地。由于这个地段属于天然积水的低洼地区,因此,池塘在1969年改建为沼泽园地。

沼泽园地里最具特色的植物无疑的是巨型树根的露兜树。这种树的多重支柱树根,将树身稳稳地扎在地面。露兜树的叶子可以超过4米长,坚固带刺,纤维甚多,非常有用。

图:沼泽公园

图源:The Straits Times 网站

2.天鹅湖(Swan Lake)

再往前走,就是植物园的一个主要景点,天鹅湖。

顾名思义,天鹅湖是因湖内有了从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来的美丽疣鼻天鹅而得名。

建于1866年的天鹅湖占地1万5000平米,是东陵核心区内植物的重要水源。这个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人工观景湖之一,比新加坡麦里芝蓄水池还老1岁。

除了天鹅外,湖中也养鱼,并种植多种水生植物。湖中央有个小渚,长了很多伯恩棕榈树。

图:天鹅湖中美丽的天鹅

图源:The Straits Times 网站

此外,在湖心也装置了一群天鹅起飞的大型铜雕,是新加坡著名雕塑家翁锡礼的作品《起飞了》,刻得非常逼真,且具有一飞冲天的气魄。

图:天鹅湖中天鹅起飞的大型铜雕

图源:NParks 网站

3.香灰莉木(Tembusu)

在天鹅湖的右侧,植物园内的“E草坪”上,游客会发现一棵树干长得很低、宛如要亲近土地的大树,这棵拥有超过150年历史的香灰莉木,是新加坡目前178棵受保护的古树之一。

由于树干长得独特,多年来吸引许多访客坐在树干上拍照。不过,为了保护老树,植物园已在树根范围围上栏杆,避免公众靠近,踩踏泥土,破坏老树周围的土壤。

图:香灰莉木曾是小伙伴打卡的好去处

图源:The Straits Times 网站

图:已在树根范围围上栏杆的香灰莉木树

图源:Today Online网站

离香灰莉树不远有一段红砖砌的梯级,手工不是特别精致,设计也一般,却立有个说明来历的牌子。原来这是日本侵略新加坡时期,由澳大利亚战俘建造的。

1942年2月20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地质学教授田中馆秀三教授接手管理植物园后,便常差遣战俘来植物园当劳工。

1995年,8名当年的澳洲战俘回到植物园寻找留下的痕迹,才首次向大家揭露了当年的遭遇,并指出他们为了表示抗议,还在红砖上刻下箭头的标志。

4.荷顿楼

沿着步道绕着“E草坪”走,就可看见荷顿楼;建于1921年的荷顿楼,是植物园中欧洲风格最显著的建筑物,这也是新加坡植物园的遗产博物馆。

荷顿楼的命名,是为了表扬1925到1949年担任植物园园长荷顿教授(Prof Eric Holttum)的贡献。荷顿楼曾经是他的办公楼及实验室。荷顿教授是一名杰出的植物学家及蕨类、兰花和姜科的专家。亚洲首次成功无菌培养兰花种子的壮举,就是在这里完成。

2008年,荷顿楼被指定为受保留的建筑,其屋顶通风孔和百叶窗是为了应付热带气候而设计的。

图:荷顿楼

图源:NParks 网站

图:荷顿楼内由锥形瓶和试管组成的枝形吊灯

图源:NParks 网站

5.卓锦万代兰

从荷顿楼往西北方向走,经过称为“音乐亭”的八角凉亭后,就可看见新加坡的国花,卓锦万代兰。

这是首株在新加坡配种的胡姬花——卓锦万代兰在1981年成为新加坡的国花。

图:新加坡国花——卓锦万代兰。

图源:NParks 网站

至于1930年建的八角凉亭,90年来一直保留原有样式,是前往新加坡植物园务必打卡的地方!

小伙伴千万别忘了!

小伙伴千万别忘了!

小伙伴千万别忘了!

(重要的事要说三次)

图:八角凉亭

图源:Image by Farah Serra from Pixabay

6.姜园

看了卓锦万代兰后,再往前走就可看到姜园。姜园位于国家胡姬花园入口南侧,地方不大,却汇集超过550种姜科草本植物;姜园是植物园继国家胡姬园后,开辟的第二个主题花园,于2003年10月正式迎接公众。

走入姜园,小伙伴会发现姜目花卉鲜艳诱人,而且假山、瀑布也和百种老幼姜株融为一体,非常漂亮;姜园里的小池塘里种有能坐上婴孩的世界最大荷叶——王莲。池塘边还有个铜雕女孩在荡秋千,长得水灵灵的,很可爱。

图:姜园

图源:NParks 网站

图:姜园里的Torch Ginger

图源:NParks 网站

7.国家胡姬花园

与姜园毗邻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新加坡国家胡姬花园了。

占地三公顷的国家胡姬花园展出精心培育的各种胡姬花品种;从1928年起,新加坡植物园就开始对观赏植物特别是胡姬花及其配种进行研究,使新加坡胡姬花出口常居世界领先地位。国家胡姬花园种有1000多个纯种和2000多个配种的胡姬花,总数达6万多株,号称世界第一。

图:国家胡姬园

图源:NParks 网站

1956年,园方启动了“贵宾胡姬花”(VIP Orchids)计划;据了解,第一株以贵宾名字命名的胡姬花是安•柏立基蜻蜓兰(Aranthera Anne Black)。这株胡姬花杂配成功后,于1956年以当时新加坡总督罗伯•柏立基爵士(Sir Robert Black)夫人的名字命名,从此启动新加坡植物园的“贵宾胡姬花”计划。

如今有超过200种以外国国家领袖或贵宾名字命名的胡姬花。这项计划扮演着亲善大使的角色,已成为新加坡的外交传统。

获胡姬花命名的贵宾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Mrs. Margaret Thatcher)、南非前总统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

据了解,选择哪款胡姬花赠予贵宾或领袖命名背后有一套流程。国家胡姬花园通常会在贵宾名人到访前两周,才着手筛选胡姬花。这主要是考虑到胡姬必须在命名当天绽放,因此需准确预估开花时间。除此之外,也需考虑贵宾名人的偏好,如喜欢的颜色等。

选定胡姬花后,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会为这些花进行国际注册,这些花都会有“出生证”,待命名仪式后,交到贵宾名人手中。

图:“威廉凯特万代兰”(Vanda William Catherine)

图源:The Straits Times 网站

图:“习近平—彭丽媛兰花”(Papilionanda Xi Jinping-Peng Liyuan)

图源:联合早报网

图:“习近平—彭丽媛兰花”(Papilionanda Xi Jinping-Peng Liyuan)

图源:NParks 网站

根据国家公园局的资料,“习近平—彭丽媛兰花” 花生气蓬勃、可常年开花(free-flowering),生长的花枝坚韧垂直,而且每个花枝可生长至40公分长,花朵可达7朵,每朵约7.5公分宽。颜色为浅粉红色,并带有小红点。花朵上的唇瓣为橘红色,带有深红色的斑纹,唇瓣中心为橘黄色。

除了贵宾胡姬花,也有以歌影视明星命名的名人胡姬花(Celebrity Orchids)。国家胡姬园里不只有孙燕姿石斛兰,还闪耀着无数星光,例如以成龙、周迅、裴勇俊、权相宇等人命名的胡姬。

假如有小伙伴是新加坡歌手,孙燕姿的粉丝,那么千万别错过那一株雪白高贵的孙燕姿石斛兰。孙燕姿是第一位获胡姬花命名的新加坡艺人。“孙燕姿石斛兰”生长迅速,每次可长出约15至20朵花,茎长约60公分,花朵约7公分大小,纯白色花瓣散发高贵典雅的气质,花形也非常优美。

图:孙燕姿石斛兰

图源:联合早报网

一旦到了国家胡姬花园,小伙伴不妨前往岚烟楼(The Cool House)和陈温祥雾室(Tan Hoon Siang Mist House)参观。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