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植物園(下)

2020年06月25日   •   3萬次閱讀

這周,我們繼續承接上一期的主題——新加坡植物園。

估計小夥伴已經開始碎碎念念,等不耐煩了;好,廢話不多說,三叔馬上分享植物園內的10景。

Let’s go!

植物園10景

1.沼澤公園

假如小夥伴是從東陵門進入植物園後往左走,第一個會經過的景點是沼澤園地。

1870年代,當植物園還設有動物園區時,沼澤園地曾是犀牛的泥坑和鱷魚池的所在地。由於這個地段屬於天然積水的低洼地區,因此,池塘在1969年改建為沼澤園地。

沼澤園地里最具特色的植物無疑的是巨型樹根的露兜樹。這種樹的多重支柱樹根,將樹身穩穩地扎在地面。露兜樹的葉子可以超過4米長,堅固帶刺,纖維甚多,非常有用。

圖:沼澤公園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網站

2.天鵝湖(Swan Lake)

再往前走,就是植物園的一個主要景點,天鵝湖。

顧名思義,天鵝湖是因湖內有了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運來的美麗疣鼻天鵝而得名。

建於1866年的天鵝湖占地1萬5000平米,是東陵核心區內植物的重要水源。這個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人工觀景湖之一,比新加坡麥里芝蓄水池還老1歲。

除了天鵝外,湖中也養魚,並種植多種水生植物。湖中央有個小渚,長了很多伯恩棕櫚樹。

圖:天鵝湖中美麗的天鵝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網站

此外,在湖心也裝置了一群天鵝起飛的大型銅雕,是新加坡著名雕塑家翁錫禮的作品《起飛了》,刻得非常逼真,且具有一飛沖天的氣魄。

圖:天鵝湖中天鵝起飛的大型銅雕

圖源:NParks 網站

3.香灰莉木(Tembusu)

在天鵝湖的右側,植物園內的「E草坪」上,遊客會發現一棵樹幹長得很低、宛如要親近土地的大樹,這棵擁有超過150年歷史的香灰莉木,是新加坡目前178棵受保護的古樹之一。

由於樹幹長得獨特,多年來吸引許多訪客坐在樹幹上拍照。不過,為了保護老樹,植物園已在樹根範圍圍上欄杆,避免公眾靠近,踩踏泥土,破壞老樹周圍的土壤。

圖:香灰莉木曾是小夥伴打卡的好去處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網站

圖:已在樹根範圍圍上欄杆的香灰莉木樹

圖源:Today Online網站

離香灰莉樹不遠有一段紅磚砌的梯級,手工不是特別精緻,設計也一般,卻立有個說明來歷的牌子。原來這是日本侵略新加坡時期,由澳大利亞戰俘建造的。

1942年2月20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的地質學教授田中館秀三教授接手管理植物園後,便常差遣戰俘來植物園當勞工。

1995年,8名當年的澳洲戰俘回到植物園尋找留下的痕跡,才首次向大家揭露了當年的遭遇,並指出他們為了表示抗議,還在紅磚上刻下箭頭的標誌。

4.荷頓樓

沿著步道繞著「E草坪」走,就可看見荷頓樓;建於1921年的荷頓樓,是植物園中歐洲風格最顯著的建築物,這也是新加坡植物園的遺產博物館。

荷頓樓的命名,是為了表揚1925到1949年擔任植物園園長荷頓教授(Prof Eric Holttum)的貢獻。荷頓樓曾經是他的辦公樓及實驗室。荷頓教授是一名傑出的植物學家及蕨類、蘭花和姜科的專家。亞洲首次成功無菌培養蘭花種子的壯舉,就是在這裡完成。

2008年,荷頓樓被指定為受保留的建築,其屋頂通風孔和百葉窗是為了應付熱帶氣候而設計的。

圖:荷頓樓

圖源:NParks 網站

圖:荷頓樓內由錐形瓶和試管組成的枝形吊燈

圖源:NParks 網站

5.卓錦萬代蘭

從荷頓樓往西北方向走,經過稱為「音樂亭」的八角涼亭後,就可看見新加坡的國花,卓錦萬代蘭。

這是首株在新加坡配種的胡姬花——卓錦萬代蘭在1981年成為新加坡的國花。

圖:新加坡國花——卓錦萬代蘭。

圖源:NParks 網站

至於1930年建的八角涼亭,90年來一直保留原有樣式,是前往新加坡植物園務必打卡的地方!

小夥伴千萬別忘了!

小夥伴千萬別忘了!

小夥伴千萬別忘了!

(重要的事要說三次)

圖:八角涼亭

圖源:Image by Farah Serra from Pixabay

6.姜園

看了卓錦萬代蘭後,再往前走就可看到姜園。姜園位於國家胡姬花園入口南側,地方不大,卻彙集超過550種姜科草本植物;姜園是植物園繼國家胡姬園後,開闢的第二個主題花園,於2003年10月正式迎接公眾。

走入姜園,小夥伴會發現姜目花卉鮮艷誘人,而且假山、瀑布也和百種老幼姜株融為一體,非常漂亮;姜園裡的小池塘里種有能坐上嬰孩的世界最大荷葉——王蓮。池塘邊還有個銅雕女孩在盪鞦韆,長得水靈靈的,很可愛。

圖:姜園

圖源:NParks 網站

圖:姜園裡的Torch Ginger

圖源:NParks 網站

7.國家胡姬花園

與姜園毗鄰的就是世界聞名的新加坡國家胡姬花園了。

占地三公頃的國家胡姬花園展出精心培育的各種胡姬花品種;從1928年起,新加坡植物園就開始對觀賞植物特別是胡姬花及其配種進行研究,使新加坡胡姬花出口常居世界領先地位。國家胡姬花園種有1000多個純種和2000多個配種的胡姬花,總數達6萬多株,號稱世界第一。

圖:國家胡姬園

圖源:NParks 網站

1956年,園方啟動了「貴賓胡姬花」(VIP Orchids)計劃;據了解,第一株以貴賓名字命名的胡姬花是安•柏立基蜻蜓蘭(Aranthera Anne Black)。這株胡姬花雜配成功後,於1956年以當時新加坡總督羅伯•柏立基爵士(Sir Robert Black)夫人的名字命名,從此啟動新加坡植物園的「貴賓胡姬花」計劃。

如今有超過200種以外國國家領袖或貴賓名字命名的胡姬花。這項計劃扮演著親善大使的角色,已成為新加坡的外交傳統。

獲胡姬花命名的貴賓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rs. Margaret Thatcher)、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

據了解,選擇哪款胡姬花贈予貴賓或領袖命名背後有一套流程。國家胡姬花園通常會在貴賓名人到訪前兩周,才著手篩選胡姬花。這主要是考慮到胡姬必須在命名當天綻放,因此需準確預估開花時間。除此之外,也需考慮貴賓名人的偏好,如喜歡的顏色等。

選定胡姬花後,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會為這些花進行國際註冊,這些花都會有「出生證」,待命名儀式後,交到貴賓名人手中。

圖:「威廉凱特萬代蘭」(Vanda William Catherine)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網站

圖:「習近平—彭麗媛蘭花」(Papilionanda Xi Jinping-Peng Liyuan)

圖源:聯合早報網

圖:「習近平—彭麗媛蘭花」(Papilionanda Xi Jinping-Peng Liyuan)

圖源:NParks 網站

根據國家公園局的資料,「習近平—彭麗媛蘭花」 花生氣蓬勃、可常年開花(free-flowering),生長的花枝堅韌垂直,而且每個花枝可生長至40公分長,花朵可達7朵,每朵約7.5公分寬。顏色為淺粉紅色,並帶有小紅點。花朵上的唇瓣為橘紅色,帶有深紅色的斑紋,唇瓣中心為橘黃色。

除了貴賓胡姬花,也有以歌影視明星命名的名人胡姬花(Celebrity Orchids)。國家胡姬園裡不只有孫燕姿石斛蘭,還閃耀著無數星光,例如以成龍、周迅、裴勇俊、權相宇等人命名的胡姬。

假如有小夥伴是新加坡歌手,孫燕姿的粉絲,那麼千萬別錯過那一株雪白高貴的孫燕姿石斛蘭。孫燕姿是第一位獲胡姬花命名的新加坡藝人。「孫燕姿石斛蘭」生長迅速,每次可長出約15至20朵花,莖長約60公分,花朵約7公分大小,純白色花瓣散發高貴典雅的氣質,花形也非常優美。

圖:孫燕姿石斛蘭

圖源:聯合早報網

一旦到了國家胡姬花園,小夥伴不妨前往嵐煙樓(The Cool House)和陳溫祥霧室(Tan Hoon Siang Mist House)參觀。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