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登革热症病例连续两周攀升,上周新增病例达到416起,比前一周增加近两成。
病毒席卷新加坡,高发期将至!政府放了400万只蚊子“杀毒”,高温或会降低感染概率
根据环境局网站的最新资料,截止昨天,本地今年的登革热症病例累计有5621起。

(截至上周每日增加病例)
目前全国有90个登革热症活跃区,其中病例累计超过十起的黑区有20个。宏茂桥1道是最大黑区,目前累计病例已有220起。而武吉巴督21街和宏茂桥三道,则分别累计164起和118起病例。

(2月末至4月头每周新增病例)
截至到目前,2024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就已发现5000余起登革热症病例,较去年同期猛增一倍多,其中7例死亡病例。每周报告确诊病例更是超过300例。
今年1月在住家发现的伊蚊繁殖处,也同比增加了一倍。

(今年1月,稽查人员在住宅的水桶里发现了大量的孑孓 |图源:国家环境局提供)
鉴于新加坡登革热症传统高发季节(每年5到10月)临近,传播风险也将增高。

中国驻新大使馆提醒防范骨痛热症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于上周发文,提醒注意防范登革热症:

提醒大家提高防病意识,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生活和工作区域积水。外出时注意防蚊,携带驱蚊灭蚊用品,避免在蚊虫较多处逗留。
如出现相关感染症状(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鼻子或牙龈出血、皮疹等)应及时就医,并采取措施避免本人再次遭蚊虫叮咬,产生新的疾病传播。
密切关注新加坡环境局关于骨痛热症的数据信息,点击这里可登录查看。

在新加坡的中国公民如遇突发事件,可联系相关部门。
新加坡报警电话:999 新加坡急救电话:995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紧急求助电话:(65)64750165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86)-10-65612308
非紧急事项咨询,请使用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微信公众号咨询平台。
新加坡当局建议,注意家庭环境卫生
为了防止登革热症进一步传播,新加坡政府放了400万只蚊子“杀毒”。
也呼吁居民要确保家里没有积水处,以防伊蚊滋生,并敦促居住在活跃区的居民配合稽查员,遏制伊蚊繁殖和登革热症传播。
新加坡伊蚊倍增,近期入户查积水力度加强,小心被罚款!
政府也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表,让居民根据此检查并清理积水。

(详细的检查表 | 图源:新加坡国家环境局)
新加坡卫生局也给出了一些列登革热的科普和救治方法: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潜伏期一般在3-15天(通常为5-8天)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热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具体症状: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至40℃,高热常持续一周不退体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目前,该病毒并没有特效药治疗,感染后只能凭借患者本身的抵抗力“抗”过去,所以也要加倍小心,遇到身体不适即时就医。
网络资料整理丨来源
网络资料整理丨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