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申请新加坡硕士时,公立大学一直是大家最受关注、最热门的咨询点。
特别是分别在QS2024世界大学排名榜上位列第八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第二十六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在2024fall入学申请中一如继往的“大热门”,因此不少背景优秀的同学都会选择申请两所名校。
但在申请过程中,我们却收到了这样的私信:
@王同学:
明明我自认为我的背景不差,国内985高校、雅思单项6.0、均分虽然不到85分,但也在80分左右。这样的申请条件怎么还不如一个双非的学生?
@李同学:
和同学一同申请新加坡南洋理工硕士,因为申请专业的不同,即使他的雅思成绩不足我,但是他有offer我却没有。
其实这样的案例在名校申请时数不胜数,毕竟不同的名校有它自己的“偏好”。
因此即使你的本身院校背景足够优秀,但有可能因为你不了解名校申请时最“反感”的申请学生类型,“恰巧”中招,与offer无缘。
举个例子: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部分专业是需要提供GMAT/GRE成绩,但很多同学并不清楚有些专业凭语言成绩和均分就可以申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部分专业申请时,有工作经验在申请时会更加加分,比如媒体与传播学等。
很多同学也不了解具体不同专业申请截止时间,错过“最优选”专业,转而投向了所谓的“热门”专业。
这下总知道,为什么别人能但你却不能。
毕竟没找准名校的录取“忌讳”,很容易耗时又耗力,最终还没有offer在手。
为了帮助大家更有效的提高申请率,本篇我们来分析新二硕士最“反感”哪几类中国申请学生?
名校“反感”申请者类型
类型之一:不了解申请开放时间及专业
海外硕士专业的申请开放时间不同,且每次申请者可以选择多个院校多个专业进行投递。
因此各位同学在申请时,要结合自己的学校、课程、均分成绩、语言成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在申请截止前投递。
在前段时间,新加坡国立大学提前开放企业商务分析科技、智能系统科技、软件工程科技、海事技术与管理理学、艺术与文化创业、传播学等硕士专业申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提前批开放的专业以商科和人文社科类为主。另外,策略研究、国际关系硕士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商业分析、金融工程等硕士专业也已开放申请。

在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开放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则主要集中在理学院、国立教育学院、部分的人文社科学院以及南洋公共管理学院。
*目前已开放的部分提前批次专业和新开放的专业都还可以抓紧时间申请。
类型之二:不了解申请标准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直以来被称为“高分控”,其录取标准也在“高段位”。
在23Fall申请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两所院校的更偏向于985/211,或者是Top海外本科的学生。
学生均分基本都在85分以上,最低也在80+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雅思成绩普遍都在7.0
商科类的大多数专业都需要GMAT/GRE在700、300以上的高分
但在我们往期的申请案例中,也有来自国内东北大学,但均分不到80的同学成功申请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电子学理学硕士。
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满足雅思6.0、托福85+就可以申请申请理学硕士,但需要提供320+GRE成绩。
很多同学一意孤行的认为只靠纯高分就能成功申请,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具体专业的申请标准,也就导致在申请时未找到加分项,从而触发名校申请“禁忌”。
类型之三:不了解申请“偏好”
每个专业的申请标准除了“成绩线”之外,有的专业会更加偏向于工作经验的申请者,甚至工作经验会作为申请必须项。
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例,国立教育学院硕士的部分专业申请时除了满足相应的语言要求,还需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作为附加条件。
南洋理工大学的媒体与传播学专业申请也会要求申请者具备超过一年以上的全职工作经验。
但是在往期的申请案例中,同一学院下的信息系统专业,大四的应届毕业生也可凭相应成绩成功申请。
由此可见,成绩也并不是评判申请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对于上述情况,我们通常都会建议同学们要去集中力量去申请自己获得offer可能性更高的专业。毕竟申请时间有限,很多热门专业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