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全球未能达成流行病协议,主要是因为各国之间缺乏互信。(图:Facebook/Ong Ye Kung)
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全球未能达成流行病协议,主要是因为各国之间缺乏互信。
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落幕,《国际卫生条例》获得修订,但成员国未能就磋商两年的流行病协议达成共识。代表我国与会的王乙康在社交网站Facebook贴文指出,核心因素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互不信任。
他强调,小国如新加坡需要的是多边主义体系,而先决条件是互信。
王乙康指出,流行病协议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冠病疫情期间提出的,目的是推动各国合作,协调行动,以更好地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病。不过,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资源供应不公平的情况影响了各国之间的信任,以致协议谈判无法取得进展。
此外,也有成员国基于1969年已颁布《国际卫生条例》,质疑拟定协议的必要性。
王乙康说,这个结果对我国造成不少影响。
他指出,我国是交通枢纽,意味着致命、具传染性的新病原体暴发会迅速传入本地。即使我国拥有最好的全国疾病应对系统,还是必须为全球对抗疫情的工作做出贡献,因为病毒不分国界。
王乙康说,信任一旦受影响,就容易引来其他群体的负面言论和虚假信息,如果没有建立信任氛围,不实言论就会大行其道;而信任一旦失去,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重建,而且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因此我国选择通过行动,来表明意向和促进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