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生育率,又又又跌了!
在刚刚过去的国会讨论里,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英兰妮透露,在整个2023年,初步预估的新加坡居民整体生育率,历史第一次跌倒了1.0以下!只有0.97!

图源:海峡时报
都知道,这些年新加坡的整体生育率一直不太乐观,过去几年也只有1出头而已。
新加坡也是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离韩国在2023年“登顶”的0.72也相差不多了......
要知道,新加坡的生育率远低于2.1的生育更替水平。新加坡,未来会出现用人荒吗?

图源:CNBC
新加坡生育率为啥这么低?
英兰妮另外还透露,新加坡去年有26500对本地居民结婚,新生儿有30500个。
整体而言,和上一个五年周期相比,过去五年(2019年-2023年)的年均结婚居民和出生人口都减少了!
新加坡人不仅孩子不愿意生,婚也不太愿意结了!

图源:DollarsandSense
当然,结婚人数的降低,或许也是新生儿数量下降的一个因素,但英兰妮透露,据政府了解,生育率下跌也受到了不少外界因素影响。
一个原因是,过去几年新加坡的新人们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在当时的疫情防控状态下,大规模聚集举办婚礼不太可行,因此不少新人就推迟了结婚计划。

在当时举办婚礼还要遵照社交距离限制,图源:海峡时报
另一大原因则是,有一些夫妇即使结婚了,也会觉得生活经济压力太大,因此暂缓生儿育女的计划。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无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问题,所以选择暂时不生小孩。
但是,英兰妮表示,这些原因都是“暂时性”的。目前,政府为了减少人口不足带来的影响,通过给予政府补贴,以及吸引外来移民两种方式解决。

图源:Todayonline
新加坡增加人口的两种办法
前不久,椰子报道了这么一则新闻:截止到去年6月,新PR和新公民申请获批的人数,都分别创下了自2010年新加坡以来,开始收紧移民政策来的新高!

图源:新加坡人口简报2023
英兰妮日前则确定表示,在整个2023年,约2万3500人获得公民权,获得永久居民权的则有3万4500人。
自2019年起,新公民和永久居民年均人数比2019年前略高。
英兰妮说,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在减缓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影响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新加坡政府也会继续慎重和平稳的引进移民,以减缓公民人口结构改变所造成的影响。

图源:半岛电视台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的育儿津贴也直接撒钱,帮助新加坡人承担了一部分养娃成本。
其中包括:
1)现金红包
在新加坡,所有2015年后出生的一胎和二胎宝宝,他们的父母可以累积获得8000新币的现金津贴。对于2023年2月14日以后出生的宝宝,这个数字更是涨到了11000新币。
此外,要是生了第三胎或者更多宝宝,每生下一个宝宝父母都能拿10000新币或13000新币。
从孩子两岁开始,这些父母将每6个月收到一次400新币津贴,直到孩子年满六岁半为止。

图源:MSF
2.儿童发展户头津贴
简称 CDA,此账户是政府为每个新加坡公民宝宝设立的的特殊储蓄账户。当孩子的CDA在以下任何一家银行(DBS / POSB,OCBC或UOB)开通后,政府会自动存入5000新币的第一笔奖金,指的是我们从下图中看见的“ First Step Grant ”的这一项津贴。
今后,每当夫妻生育了一个宝宝,都将会得到同样的5000新币的政府奖励。

图源:MSF
此后,在孩子年满12周岁之前,父母在CDA账户继续为孩子存入的任何一笔钱,都将会获得政府给出的一新币对一新币的户头配对对等奖励,直至政府规定的最高共同对等限额,顶限也将调高1000新!
另一方面,政府也落实了政策为宝爸宝妈更多照顾娃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减少他们生娃养娃的顾虑。
每一位新加坡宝妈,在满足一些要求后(比如孩子是新加坡公民、产子前曾连续工作三个月等等),都能获得16周的带薪产假。

为了让企业有足够的动力支持女性产子,在女性的第一个及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他们产假的后8周薪水,是由政府补足的。
要是生下了第三个以上的孩子,16周带薪假薪水,则全部由政府出!

图源:HoneyKids Asia
为了让男性也能照顾孩子,减少女性的负担,在孩子出生后,新加坡政府还提供了育儿假给那些0-7岁孩童父母,一年最多有6天!这个假期的薪金,同样是由政府承担的。

至于家中有7-12岁孩子的,每年则可以申请两天的延长育儿假。这样,女性在照顾家庭的一部分精力,就可以交由家中男性负担了。
此外,今年1月起,符合条件的在职父亲所享有的政府津贴陪产假,将从目前的两个星期,增加到四个星期。计划的初步阶段,政府允许雇主自行调整,之后政府准备强制执行。

另外,两岁及以下孩童父母的无薪育儿假,也会从每年六天延长到每年12天。
在今年农历新年的新春献词中,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发话“催生”。
不过,新加坡生育率的颓势,或许在今年会迎来一丝反转。每逢龙年的时候,不管前几年数据如何,当年的生育率都会迎来小幅度回升。

图源:numbers.sg
希望2024年的数字,不会让新加坡政府失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