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生育率,又又又跌了!
在剛剛過去的國會討論里,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英蘭妮透露,在整個2023年,初步預估的新加坡居民整體生育率,歷史第一次跌倒了1.0以下!只有0.97!

圖源:海峽時報
都知道,這些年新加坡的整體生育率一直不太樂觀,過去幾年也只有1出頭而已。
新加坡也是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離韓國在2023年「登頂」的0.72也相差不多了......
要知道,新加坡的生育率遠低於2.1的生育更替水平。新加坡,未來會出現用人荒嗎?

圖源:CNBC
新加坡生育率為啥這麼低?
英蘭妮另外還透露,新加坡去年有26500對本地居民結婚,新生兒有30500個。
整體而言,和上一個五年周期相比,過去五年(2019年-2023年)的年均結婚居民和出生人口都減少了!
新加坡人不僅孩子不願意生,婚也不太願意結了!

圖源:DollarsandSense
當然,結婚人數的降低,或許也是新生兒數量下降的一個因素,但英蘭妮透露,據政府了解,生育率下跌也受到了不少外界因素影響。
一個原因是,過去幾年新加坡的新人們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衝擊。在當時的疫情防控狀態下,大規模聚集舉辦婚禮不太可行,因此不少新人就推遲了結婚計劃。

在當時舉辦婚禮還要遵照社交距離限制,圖源:海峽時報
另一大原因則是,有一些夫婦即使結婚了,也會覺得生活經濟壓力太大,因此暫緩生兒育女的計劃。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無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問題,所以選擇暫時不生小孩。
但是,英蘭妮表示,這些原因都是「暫時性」的。目前,政府為了減少人口不足帶來的影響,通過給予政府補貼,以及吸引外來移民兩種方式解決。

圖源:Todayonline
新加坡增加人口的兩種辦法
前不久,椰子報道了這麼一則新聞:截止到去年6月,新PR和新公民申請獲批的人數,都分別創下了自2010年新加坡以來,開始收緊移民政策來的新高!

圖源:新加坡人口簡報2023
英蘭妮日前則確定表示,在整個2023年,約2萬3500人獲得公民權,獲得永久居民權的則有3萬4500人。
自2019年起,新公民和永久居民年均人數比2019年前略高。
英蘭妮說,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在減緩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影響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新加坡政府也會繼續慎重和平穩的引進移民,以減緩公民人口結構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圖源:半島電視台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的育兒津貼也直接撒錢,幫助新加坡人承擔了一部分養娃成本。
其中包括:
1)現金紅包
在新加坡,所有2015年後出生的一胎和二胎寶寶,他們的父母可以累積獲得8000新幣的現金津貼。對於2023年2月14日以後出生的寶寶,這個數字更是漲到了11000新幣。
此外,要是生了第三胎或者更多寶寶,每生下一個寶寶父母都能拿10000新幣或13000新幣。
從孩子兩歲開始,這些父母將每6個月收到一次400新幣津貼,直到孩子年滿六歲半為止。

圖源:MSF
2.兒童發展戶頭津貼
簡稱 CDA,此帳戶是政府為每個新加坡公民寶寶設立的的特殊儲蓄帳戶。當孩子的CDA在以下任何一家銀行(DBS / POSB,OCBC或UOB)開通後,政府會自動存入5000新幣的第一筆獎金,指的是我們從下圖中看見的「 First Step Grant 」的這一項津貼。
今後,每當夫妻生育了一個寶寶,都將會得到同樣的5000新幣的政府獎勵。

圖源:MSF
此後,在孩子年滿12周歲之前,父母在CDA帳戶繼續為孩子存入的任何一筆錢,都將會獲得政府給出的一新幣對一新幣的戶頭配對對等獎勵,直至政府規定的最高共同對等限額,頂限也將調高1000新!
另一方面,政府也落實了政策為寶爸寶媽更多照顧娃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減少他們生娃養娃的顧慮。
每一位新加坡寶媽,在滿足一些要求後(比如孩子是新加坡公民、產子前曾連續工作三個月等等),都能獲得16周的帶薪產假。

為了讓企業有足夠的動力支持女性產子,在女性的第一個及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他們產假的後8周薪水,是由政府補足的。
要是生下了第三個以上的孩子,16周帶薪假薪水,則全部由政府出!

圖源:HoneyKids Asia
為了讓男性也能照顧孩子,減少女性的負擔,在孩子出生後,新加坡政府還提供了育兒假給那些0-7歲孩童父母,一年最多有6天!這個假期的薪金,同樣是由政府承擔的。

至於家中有7-12歲孩子的,每年則可以申請兩天的延長育兒假。這樣,女性在照顧家庭的一部分精力,就可以交由家中男性負擔了。
此外,今年1月起,符合條件的在職父親所享有的政府津貼陪產假,將從目前的兩個星期,增加到四個星期。計劃的初步階段,政府允許僱主自行調整,之後政府準備強制執行。

另外,兩歲及以下孩童父母的無薪育兒假,也會從每年六天延長到每年12天。
在今年農曆新年的新春獻詞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發話「催生」。
不過,新加坡生育率的頹勢,或許在今年會迎來一絲反轉。每逢龍年的時候,不管前幾年數據如何,當年的生育率都會迎來小幅度回升。

圖源:numbers.sg
希望2024年的數字,不會讓新加坡政府失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