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来新加坡在人工智能技术(AI)发展比许多国家都更加活跃,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初创企业却错过了该地区由AI驱动的科技热潮。有超过半数的本地企业认为“预算有限、缺乏信赖”是推进AI项目的一大挑战。相比之下,全球范围内,大多数AI决策制定者都认可使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作为基础,来增强企业的开发能力。

图源:FACEBOOK
东南亚初创企业在AI领域投资遇冷
近段时间,东南亚正迅速成为英伟达和微软等AI领导者的投资热门地,这些公司正在向云服务和数据中心投入巨额资金。但该地区的科技公司却未能利用这一契机去发展自己的AI技术。
随着东南亚年轻人逐渐接受视频流、在线购物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全球多家大公司将在东南亚投资高达600亿美元(816.8亿新元),但几乎没有资金流向该地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初创企业。投资者对押注未经证实的实体持谨慎态度,而且该地区尚未证明它能培养出可以扩展的创新公司。

图源:FACEBOOK
有数据显示,今年东南亚年轻AI公司的风险投资仅为17亿美元,而整个亚太地区的风险投资约为200亿美元。2024年,东南亚仅发生了122笔人工智能融资交易,而亚太地区的融资交易总数为1845笔。
这种脱节引发了人们对这个新兴地区与世界人工智能领导者美国和中国竞争力的怀疑。风险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人工智能工作持怀疑态度,这正在拖累整个本土科技行业的增长潜力。
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者正在竞相挖掘人工智能的机会,但目前他们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数据显示,美国今年获得了685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资金,而中国则获得了约110亿美元。
技术咨询公司Access Partnership的一份报告显示,从表面上看,东南亚及其6.75亿人口具备所需的一切。该地区拥有2000多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几乎与日本和德国一样多。新加坡是该地区的主要商业中心,在全球人工智能指数中排名第三,在包括每百万人中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数量在内的指标上得分很高。
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在文化和经济上各不相同,这使得快速扩展产品和服务变的复杂,导致投资者长期认为东南亚科技公司难以在全球竞争中获利。
新加坡高度重视AI领域经济效益
此前,有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到了2030年可产生高达1983亿元的经济效益,相当于2023年GDP的三分之一。
在总额近2000亿新元的潜在经济效益中,金融服务、医疗,以及教育等行业预计占38%,其次是消费、零售与接待业、制造业,以及交通业。
报告指出,开发AI经济效益的一大前提是,新加坡要有充足具备AI技能的人才,如数据科学家和机器学习工程师,来开发和推动AI在机构中的应用。根据全国人工智能策略2.0,新加坡要在2028年把本地AI从业员人数增加至1万5000人。如数据科学家和机器学习工程师,来开发和推动AI在机构中的应用。

图源:Reuters
报告也显示,55%新加坡人已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生成式AI工具、60%工作人士在工作场合这么做、18岁至35岁人群中有84%在使用AI工具。报告还建议,新加坡通过投资网安、提升数码素养,并结合政策方式做好准备。而教育国人如何识别常见欺诈行为、了解风险、做好网安措施也同样重要。
数码科技转型公司Temus首席人事官纪素丽曾指出,建立信任是采用AI技术的关键。再激动人心、再清晰的AI战略也要有团队支持,因此算法透明化、积极的内部沟通等,都是可增进信任度的因素。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教授兼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核心高级司长陈西文教授曾表示,AI监管非常重要且需要国际协作。监管会影响本土环境对AI企业的吸引力,但随着技术发展愈发成熟,AI的潜在危害会更明显,监管难度也会更高。

图源:FACEBOOK
此外,亚马逊云科技也将与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和人工智能验证基金会合作,启动负责任生成式人工智能社区,致力于和本地机构一起更好理解使用AI的挑战,以及如何开发安全的生成式AI方案。
由此可见,虽然整个东南亚在AI领域投资不足,但新加坡的潜力不容忽视。根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的一项研究,新加坡整体数字经济的收入和利润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它拥有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和企业用户,同时被认为相对不受美中紧张局势引起的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