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CAPITAL 958)
当年电视演唱完赶回店捧咖啡 为家庭生意放弃台湾发展 郑展伦:是宿命
嘉宾:新谣歌手郑展伦
歌唱事业处于巅峰时期,郑展伦在电视演唱节目结束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爸爸的咖啡店,妆都还没化就得下手捧咖啡、切粿汁里的猪肠。
他说,家庭生意永远排在第一位,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没有音乐的陪伴,他的青少年时期只会活得混沌。他是幸福的。

(图:受访者提供)

(图:受访者提供)

(图:受访者提供)

(图:受访者提供)
歌唱事业不是一帆风顺
从当年的经纪人“控制塔小组”身上,本地歌手郑展伦学到了如何编写广告词,如何为歌手宣传等等,他特别感谢已故的控制塔组长柳茂源。后来,他加入了一家日本唱片公司,结识了经纪人林明文,让他认识到当一名真正的歌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应该怎么表现在媒体面前。林明文也是报刊记者,对文字和说话内容特别讲究,对展伦的谈话内容和方式更是苛刻。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互动?
一首《如果你不小心想起我》把他推上事业高峰。其实,起初这首歌并不是展伦最心仪的,他更希望原创者梁文福博士为他写另一类的歌曲。是哪类型的歌?
到台湾发展是不少歌手梦寐以求的。他不敢想多,他没忘记他的宿命,继续履行家庭的责任。他觉得如果放下一切勇于追梦,他就成了家庭的“叛徒”了,结果他放弃了那次机会。

(图:受访者提供)

(图:受访者提供)
生意不做,去唱歌?
展伦少年时期开始喜欢上音乐,和好友李伟菘不约而同参加当年的“斗歌劲艺”歌唱比赛。日后,李伟菘也为他写下代表作《我会用真心填满你的独单》。那次比赛虽然没获奖,却打开了一道音乐之门。自此,出席新谣和音乐的相关活动、录音、宣传等都是展伦向心和得以喘息的生活空间。
不过,与此同时,他也是家里的长子,背负着振兴家族包子生意的重责。起初,爸妈要他全职在包子厂里,后来,他争取到每星期一星期两天休息,让他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音乐事业。有一次,展伦一边开着冷藏车,一边录音唱歌。他怎么做到?
曾有亲戚心疼妈妈辛苦打理包子厂,有意无意指责展伦放下生意不做,去唱歌。责任和兴趣对立,追求梦想阻力大,当时只有奶奶默默支持他。每当他上电视演唱,奶奶一直守着电视当铁粉。

(图:受访者提供)
华校的末代 自信心深受打击
郑展伦坦言,家庭的义务是他的宿命,即使在音乐上有多开心,有多大的成就,他还是不会放弃家里的这个责任。妈妈不喜欢他读太多书,他考试得高分也不像一般家长的雀跃。因为爸妈担心他学历高就不愿意接管较为辛苦的包子生意,其实郑展伦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身为末代华校生,当年的社会变革,一夜间,以华文编写的课本变成英文,念中学三年级的他无法接受。对于这份失落感,他花了30年时间,在他40多岁时才想透。他认为当社会面对如此大的变革,必然有牺牲者。他是幸运的,他还是找回读书时期的情感缺口。他怎么做到?

(图:受访者提供)

(图:受访者提供)
家里不谈音乐
在展伦儿时记忆中,对爸爸的印象时模糊的,因为爸爸经常在外工作。爸爸也不会给予赞赏,少年时,展伦唯一收过爸爸送的礼物是一只手表。
虽不支持展伦追求音乐梦,但父母是喜欢音乐的,展伦年少时,有一次,爸爸买了一对音箱回家,放在大门口,大声播放当年红极一时的本地歌手林竹君和潘秀琼的歌曲。不过,对父母而言,音乐始终是与儿子关系间的软肋,两老在展伦追求音乐的态度必须明确,音乐这两个字,始终避而不谈。
若干年后,展伦放下音乐,打算进修商学,掌握更多知识,于是,他上了8年的夜校,一边上课,一边打理生意,一路扩充包子生意,希望做得更好。
如果有机会遇见40年前的自己,郑展伦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