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有盈余,防疫松绑后反而亏损, 面摊一碗面涨价20%,引起顾客热议。
《新明日报》热心读者黄先生(54岁,旧货店店员)近日联系上该报,称义顺环路第110座咖啡店的一个面摊涨价,一碗手工面的售价从4元(约12令吉80仙)上升至4.8元(约15令吉40仙),涨幅高达20%。
黄先生表示,兀兰、义顺一带不乏同类型的手工面都是卖4元,不明白摊位起价的原因。
记者走访咖啡店时,确实发现摊位前贴出通告,注明“由于通货膨胀,我们本店将会从2022年9月1日上调我们的价格,如对您们带来任何不便之处请多见谅。谢谢你们支持。”

面摊的手工面、粥等食物售价上涨5至8角。
不愿透露姓名的摊位经理向记者证实,手工板面、幼面的价格确实涨价了8角,猪杂粥等的售价也上涨了5角左右,但他强调品质、用料维持水准。
他表示,过去两年多疫情期间,全岛六七间分店综合计算,每月还能有上万元盈余,但从今年5月开始,就转盈为亏。“主要原因是顾客量减少了,原材料、水电费、人工等成本也不断上涨。”
经理表示,义顺摊位亏损了4个月后,才决定上调食物价格。
“即使如此也不知道能否扭转状况。涨价也有可能导致流失顾客的风险,业者不会贸贸然走这一步。”
经理透露,摊位营业4年以来,这是首次涨价。
他说,近来除了面对经营成本上升之外,人手不足也导致效率下降,影响了收入。
“本地员工的薪水越来越高, 请外籍员工的限制则更紧。”
他也表示,防疫措施松绑后,餐饮业的竞争也更为激烈,业者都咬紧牙关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