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有盈餘,防疫鬆綁後反而虧損, 麵攤一碗面漲價20%,引起顧客熱議。
《新明日報》熱心讀者黃先生(54歲,舊貨店店員)近日聯繫上該報,稱義順環路第110座咖啡店的一個麵攤漲價,一碗手工面的售價從4元(約12令吉80仙)上升至4.8元(約15令吉40仙),漲幅高達20%。
黃先生表示,兀蘭、義順一帶不乏同類型的手工面都是賣4元,不明白攤位起價的原因。
記者走訪咖啡店時,確實發現攤位前貼出通告,註明「由於通貨膨脹,我們本店將會從2022年9月1日上調我們的價格,如對您們帶來任何不便之處請多見諒。謝謝你們支持。」

麵攤的手工面、粥等食物售價上漲5至8角。
不願透露姓名的攤位經理向記者證實,手工板面、幼面的價格確實漲價了8角,豬雜粥等的售價也上漲了5角左右,但他強調品質、用料維持水準。
他表示,過去兩年多疫情期間,全島六七間分店綜合計算,每月還能有上萬元盈餘,但從今年5月開始,就轉盈為虧。「主要原因是顧客量減少了,原材料、水電費、人工等成本也不斷上漲。」
經理表示,義順攤位虧損了4個月後,才決定上調食物價格。
「即使如此也不知道能否扭轉狀況。漲價也有可能導致流失顧客的風險,業者不會貿貿然走這一步。」
經理透露,攤位營業4年以來,這是首次漲價。
他說,近來除了面對經營成本上升之外,人手不足也導致效率下降,影響了收入。
「本地員工的薪水越來越高, 請外籍員工的限制則更緊。」
他也表示,防疫措施鬆綁後,餐飲業的競爭也更為激烈,業者都咬緊牙關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