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清晨,曾震惊新加坡的“兀兰双尸案”被告张锦兴(49岁)在樟宜监狱伏法。这起惨绝人寰的弑妻杀女案历经七年司法程序,终以死刑执行落幕。案件背后,是人性之恶与司法公正的碰撞,更引发社会对家庭暴力与心理健康的深刻反思。

图片来源:straitstimes
血案始末:一场争吵引发的灭门惨剧
2017年1月20日,兀兰52通道组屋内,39岁的孕妇钟佩珊与4岁女儿张梓宁的生命戛然而止。据法庭披露,张锦兴因经济纠纷与妻子激烈争吵,被妻子斥为“无用的父亲”后情绪失控,用毛巾先后勒死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及惊恐哭泣的幼女。

冷血细节令人发指
杀人后,张锦兴竟与两具尸体同床共枕长达一周,期间多次自杀未遂。为掩盖罪行,他开启空调延缓尸体腐烂,喷洒空气清新剂掩盖异味,甚至篡改妻子社交账号制造"在世假象"。直至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妻弟上门寻人时发现刺鼻焦味报警,警方破门后惊见两具被焚烧的焦尸。
七年司法博弈:抑郁症辩护遭驳回
案件审理中,张锦兴律师团以"重度抑郁症致责任能力减轻"为核心辩护,主张其因长期精神疾病丧失理智。然而,法庭证据显示:
同事亲友证词:案发前后张锦兴工作表现正常,无抑郁情绪外显
行为逻辑矛盾:杀人后冷静伪造证据、求职谋生,与抑郁症患者特征相悖
医学诊断标准:未出现持续抑郁情绪、失眠或体重骤变等核心症状
五名最高法院法官组成的合议庭最终认定,张锦兴作案时认知清晰,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其精心策划的藏尸、焚尸、伪造线索等行为,更暴露其“缜密思维与冷血本质”。
终章:正义虽迟必到
从2017年案发到2025年伏法,这起震动狮城的悲剧终以司法正义收场。主审法官强调:“以精神疾病为暴行开脱,是对真正患者的伤害。”而张锦兴律师团队提出的总统特赦请求,或将为此案再添余波。
一桩惨案,两条生命,七年拉锯。当铁窗内的绞索落下,留给社会的不仅是唏嘘,更是对家庭关系、心理危机与司法底线的深刻叩问,暴力从来不是出路,而每个生命的重量,都应在阳光下被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