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强抗冠病 三名新加坡病患的艰辛康复路

2020年05月03日   •   7011次阅读

但冠病不可轻视,洪秀英还是通知了当局。确诊入院后,程金光儿子的病房刚好有另一张空床,国家传染病中心便安排父子俩同房互相照料。

程金光不久后出现肺炎,医生打算在他病情恶化时采用某种新药物,但须先征求病患同意。当时,儿子还与他同房,能亲自跟父亲解释并同意用药。然而,儿子转至其他地方不久后,却出现了难题。

洪秀英说:“医生要用药时无法跟他有效沟通,家翁听不清楚也不理解医生在说什么,结果没法获取同意,最后采用了其他药物。”

独处一个多星期后,父子俩有幸在泰和国际医院二度相聚,就算程金光没有手机,也能通过儿子与家人视讯联络,让双方都安心。医院设有零食角落让他可随时泡饮料,还有电视机,不再需要烦恼如何用平板电脑。护士到病房工作时,也会顺便跟他聊天。

儿子出院的两天后,程金光连续两次检测呈阴性,并在4月25日出院。一家的三代病患都已痊愈,回家过正常生活。有了亲身经历,亲友传播假信息时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打假。

洪秀英说:“政府在背后做的很多工作很多人都没看到,例如给我们发出隔离令时,国家环境局人员会上门给消毒液等,教我们如何消毒。这些小细节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很重要。虽然并不完美,但每个人都在学习中,有了后见之明很容易说应该怎么做,但我们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不够,当时的决定只能依据当时的情况来做。”

个案:与妻先后送入加护病房 丈夫插管无法说话进食

转至普通隔离病房当天,护士特地帮陈太太把轮椅推到丈夫病房外,让她看丈夫一眼。 (黄廷方综合医院提供)

一场歌唱班新春晚宴,让一对年长夫妇双双感染冠病,在医院住了近50天。丈夫在加护病房与病毒搏斗足足一个月,因插管而无法说话和进食,甚至一度出现幻觉。住在隔壁病房的妻子成为他支撑下去的力量。

不愿透露全名的陈太太(68岁)与陈先生(66岁)分别是新加坡第129起和第130起冠病病例,他们入院前在裕廊海港路熟食中心担任食物处理员。平时爱参加歌唱班的他们,在2月15日出席了裕廊战备军人协会的新春团拜晚宴。

夫妇俩受访时说,出席晚宴时并没感到不适,也已采取预防措施如测量体温。然而,晚宴之后的第九天,陈先生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决定到家庭诊所求医。

他说:“当时我觉得好像快要生病了,但医生跟我说只是小感冒。”

过了五天,病情仍没好转,陈先生再次到家庭诊所求医,却被诊断患有轻微骨痛热症。原本担心感染冠病的他,当时松了一口气。

不料几天后,他的病情急转直下,开始出现发烧、咳嗽和呕吐等症状。

“当时我感到很疲累,没什么胃口,一闻到食物就作呕,加上骨头和背部疼痛,我几乎无法走动,大部分时间都卧病在床。”

他在3月4日到黄廷方综合医院急诊部求医,随即转至加护病房借助插管维持呼吸,并在两天后确诊。

陈先生忆述:“从抵达急诊部到几天后在加护病房醒来,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记得有医院职员帮我保管手机和钱包。直到我比较清醒时,护士才跟我说‘你的太太已经入院了’。”

隔着玻璃“探望”隔邻病房的丈夫

陈太太是在3月2日开始感到背痛,并在同一天到先驱综合诊疗所求医。由于她是丈夫的密切接触者,也出席了歌唱班晚宴,因此她在丈夫入院后须接受拭子测试,并留院观察。

她说:“一切发生得很突然,当天早上我才刚去巴刹和染发,晚上就被救护车载去医院了。”

入院两天后,陈太太开始发烧,之后几天病情逐渐恶化,因呼吸愈加困难,氧气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在加护病房住了15天。

“我听护士说,丈夫就在隔壁病房,这激起了我的求生意志。转到普通隔离病房之前,护士还特地帮我把轮椅推到丈夫病房外,让我看他一眼。”

陈先生病情较危急,在加护病房留医的时间比妻子多出一倍,共31天。

由于血氧不断下降,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陈先生必须靠呼吸器辅助,并进行气管切口手术。

“因为喉咙插管,我完全无法说话,而且20多天没喝到一滴水,只能请护士帮我在嘴唇上点几滴水。”

他笑说:“取下插管后,我喝了一口水,对护士说‘这是世上最好喝的水’。”

除了足足一个月无法进食,陈先生在加护病房期间还一度出现幻觉。

“我看到天花板上有各种颜色的病菌走来走去,我还梦到孩子跟我说‘爸爸加油,一定会康复的’。”

陈先生与妻子育有两个孩子和四个孙子,转到普通隔离病房后,夫妇俩几乎每天都通过聊天应用跟孩子和孙子视讯通话,家人的关爱和鼓励成了他们康复的推动力。

然而,由于夫妇俩长时间卧病在床,须靠治疗师协助才能逐渐恢复身体机能。

陈先生说:“第一次尝试下床,真的下不来,觉得头很晕很重。治疗师看到我那么辛苦,建议我在床上做几个动作。后来第二次尝试就成功了,但脚还是觉得很重。”

他也很感激语言治疗师帮助他恢复说话能力。“有时我练习说话要花上一小时,他都会鼓励我,说我恢复得很快。”

与病毒奋战近50天,陈太太终于在4月15日出院,陈先生则在4月24日出院。

侥幸逃过鬼门关,让夫妇俩更能体会生命的宝贵,也庆幸没传染给家人或朋友。

陈太太说:“体力已慢慢恢复,但睡眠还是会受影响,每几小时就会醒来。由于还在康复,我们都尽量不出门,也避免做激烈运动。”

陈先生则说:“进食已经没问题,走路也越来越有力,可以走得更久,但有时还是会觉得气喘,所以要尽量放慢步伐。”

夫妇俩坦言,在疫情暴发后已做足防范措施,还特地买了温度计每天测量体温,没想到还是防不胜防。

“我们每次外出回家一定会洗手和冲凉,都这么小心了还会染病,真的不能小看这个病毒。”

上一页
2/2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7万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4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2025大选的最大赢家不是黄循财也不是行动党,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OCBC)开户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新加坡留子们必看!在新加坡地铁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险挨罚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9576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9063次阅读
在新加坡,拿到工资后,每个月要存下这么多钱?!
2025年05月06日   •   5814次阅读
与新加坡人结婚有医疗和生育补贴?官方回应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阅读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长海岸线,但却缩小领海,转口贸易也会减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