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缺水,你信吗?新加坡2022年降雨量3012毫米,有210个雨天,也就是三天中有两天在下雨,但是新加坡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1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的2.5%,不到马来西亚的1%;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新加坡太小了!592万人只有733平方公里的面积,没有大江没有大湖,天上掉下来的水大都去了海里!新加坡独立后,就从马来西亚买水,1961年和1962年分别签署两份供水协议,每天可以从马来西亚抽取2.5亿加仑的水,可以满足一半的供水需求然而新马矛盾不断,时不时威胁断水。新加坡政府了为了能够解决新加坡缺水的问题,制定了新加坡“四大水喉”计划。
首先兴建集水区,也就是蓄水池,目前新加坡有17个蓄水池,新加坡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属于集水区,也是自然保护区,专门用来收集雨水;第二个就是进口水,1961年和1962年分别签署两份供水协议,每天可以抽取2.5亿加仑的水,不过2061年到期;第三个是新生水,目前主要是工业使用,不过也有部分混合处理成饮用水;新加坡有5座新生水厂,能满足30%用水量,2060年提高到55%;第四个是海水淡化,目前有五座海水淡化厂,预计到2060年,淡化海水将满足至少30%的用水量;新加坡政府在解决新加坡缺水问题上,是下足功夫的,就像符老师所说,新加坡的政府凡事都会做到极致,新生水的技术就是最好的体现之一。新加坡任何的公共场所都有可以饮用的自来水。

直饮水
为了能够不让一滴有用水流出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又在排水、收集以及再生水下足了功夫。
新加坡雨多、雨大,来得快,去得也快。但雨后路上没有太多积水,不管是机动车道、人行道、草坪还是隧道,几乎都没有积水,毫不影响人们的出行。这一切,都是因为新加坡有一个完整而强大的排水管理系统,像一块大海绵一样,瞬间吸走大量的雨水,然后汇集到地下或地上大的排水渠中,分布到不同的水库和蓄水池中。
新加坡的雨水集排仅仅是为了防涝吗?更主要的原因是新加坡缺水。“不让一滴有用的水流出新加坡”,这就是新加坡人的执念。他们做了什么哪?十年“清河、河清”运动疏通河道,治理污染;“活力、美观、清洁”的ABC运动对河道进行了自然生态改造,所以在绿化面积占比这么高的的热带雨林中,几乎没有蚊子,所以,这应该就与干净的水有很大的关系,在新加坡你基本看不到臭水沟。



政府倡导的立体仿生集排水系统不仅缓解了雨水径流压力,也提高了全民集水的参与度;滨海大坝将岛内雨水收集系统形成闭环,为再生水厂提供资源基础。我们参观了新加坡的再生水工厂,深度调研了新生水的制造过程。新生水的构思于 1970 年代提出,2002 年 8 月份正式推出,预期到了2060 年,新生水将可以满足新加坡 55% 的供水需求。
制造新生水主要有三大步骤:过滤(filtration)、反渗透(reverse osmosis)和紫外线消毒 (UV disinfection)。这样的处理步骤,我们国内也完全可以做,只是我们缺少大规模、系统化的当大事去做。









新加坡目前有五座新生水厂,政府计划在樟宜(Changi)建造一座新的新生水厂,预计在 2023 年底竣工。这个新厂将会取代 20 年前建造的第一座新生水厂。届时,新加坡的新生水将能满足全国一半的用水需求。
新加坡除了阳光和空气,其他资源都极度匮乏。要把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就需要打造宜居环境,让环境美起来,所以现在水资源的利用更多是结合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来进行。
再次回味新加坡人的话,“不让一滴有用的水流出新加坡”。在追求极致的道路上,别人行不行不知道,新加坡人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