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70年代,女文秘人数大大增加,她们以细心、温柔、工作认真有效而得到人们认可,文秘成为“适合女性”的职业。但很多人仍认为女秘书是靠美貌的花瓶职业,认为成为一个受欢迎女秘书的秘诀并非打字打得快、速记写得快、商业知识丰富,而是要拥有“美貌”“仪态”和“会交际”,其中美貌和仪态是最为重要的,正如一家公司老板所说,他们不用机器,却要花费更多金钱来雇用一位女秘书,是因为女秘书的美貌不会看得多了令人讨厌28。这是典型的男性老板视角,希望女秘书成为赏心悦目的“花瓶”,点缀紧张的职场。
还有一个英校毕业的女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月薪120元的书记工作,但没干几天就辞职了。这份工作名为书记,实为打杂,什么都要做,从打字、写信、抄帐,到抹桌子、扫地、泡茶。她对这些也没意见,但最不能忍受的是老板,交代工作时总是动手动脚,不是摸她的背,就是摸她的头。当她提出抗议时,老板还说“出来工作的女孩子,何必这样认真。”这种男老板较多,他们往往以聘女书记或秘书为名来诱惑刚离校、没有社会经验的女子29。这是父权制下性别和权力不平等在职场的必然产物。
但实际上,女秘书是靠工作能力和成绩立足,而不是只靠徒有其表的脸蛋,一个成功的秘书要具备下述能力:
———智慧与美貌并重,美貌是其次,工作能力为首;
———她是老板的左右手,缺一不可;
———她也是老板的另一脑袋,身负提醒安排大小事务的重任;
———她需要判断力冷静思考30。
20世纪80年代,女文秘已成为这一职业的主导,她们有能力反抗男人们加在她们身上的“花瓶”标签。1981年在一个谈工作效率的研讨会上,一名男经理提出这样的看法:“漂亮的女秘书是造成时间浪费的人!”此观点引起争议。赞成的人认为,漂亮的女秘书会使公司的男职员分心,因而影响工作效率。反对的人认为,有了漂亮的女秘书,不但可以使职员间增加欢笑,也使办公室生色不少。上述两种观点,都不脱女秘书是“花瓶”的窠臼。女秘书们对此提出抗议,明确指出:“这是大男人主义的偏见,只有心胸狭窄的人才有这样的看法;这样指责女人太不公平,如果男人那么容易分心,只能表示他缺乏工作纪律;反过来说,如果公司有英俊的男职员,使到女职员分心,他是否也会受到谴责?”更多人正确认识到,“今日的女秘书,有相当的工作分量,她们如果没有真材实料是不能应付的。而且,她们也都是经过特别课程的训练,考取一张职业文凭,并非是虚有其表的。”31“花瓶”说是对女秘书的贬低。
当时,“花瓶”已是一个落伍的名词,不再代表女秘书的形象,更适合的词是“白领丽人”或“职场精英”。一方面,她们要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上至处理老板的公文分类,下达主管的旨意,安排访客的约会,下至泡咖啡、安排宴客名单、订座与点菜、安排入住酒店等,都需要认真、细心、头脑清楚、反应敏捷。另一方面,有些女秘书已逐渐成为公司或机构中的高级人员,甚至参与关键性决策,权力相当于机构主管或经理级人物,有上情下达的特权。一些女秘书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努力拓宽知识领域,培养能力,对公司业务熟悉,并能提出相应对策,令老板另眼相看,有机会挑起更大的重任32。不少女秘书被提升为经理,提升了自己的职业层级。
随着20世纪80、90年代新加坡经济转型和科技发展,对女文秘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秘书必须要有管理能力,同时,也必须对科技、商业和经济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这样,她才能在管理层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加坡私人与执行秘书协会主席邝美年在秘书研讨会上指出,随着办公室电子设备的革命性变化,秘书是“速写簿和铅笔”的传统形象已有所改变,现在秘书是快速联络网的核心,必须挑起更多责任,具备更多条件33。秘书工作不再囿于打字、速写、接电话、排约会等传统任务,在办公室普遍采用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的趋势下,秘书的上述工作会变得简单及更快速完成,所以秘书不仅要善解人意、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还必须具有广泛的商业知识,分析和研究有关资讯的能力34。新加坡社会发展部兼教育部政务部长薛爱美则指出,成功的秘书,除了协助上司处理一些日常行政事务,她们的资讯科技知识,将使她们参与公司的决策工作35。
1988年新加坡贸工兼交通与新闻部政务部长马宝山提醒女秘书们,她们必须掌握更宽广的管理技能和知识,因为现代公司机构要求秘书处理会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事甚至公共关系等事务。他也奉劝女秘书要“装扮像女人,头脑像男人,工作像匹马”36,这句带有调侃意味的话,表明男性心目中的合格女秘书形象:容貌打扮靓丽,思维头脑像男性一样理性和清晰,工作努力。这是典型的“白领丽人”形象:能力出众、头脑聪明、妆容精致、衣着优雅。新加坡设有秘书节,每年举办最佳女秘书评选,1990年陈秀琼荣登该年度“最佳女秘书”的宝座。她在华侨银行训练与发展部门当秘书10年,热爱这份工作,认为秘书是一门受人尊敬的行业。在老板的眼中,陈秀琼不但办事效率高,还常主动地执行任务,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左右手37。每年一度的“最佳秘书”评选,展现出女秘书标准的“白领丽人”形象。
“白领丽人”强调女秘书的能力,但仍然存在对美貌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女秘书专业能力的认可。
3
文秘职业“女性化”的影响
20世纪上半叶,文秘是典型的男性职业。20世纪70年代文秘职业处于男女交替状态,女文秘增长势头很猛,同时男文秘仍为数不少,文秘职业“女性化”的影响之一,是男文秘的就业机会减少,报纸上聘请秘书、书记的广告,都是明确要求女性,这严重冲击了男文秘的就业机会,使得他们面临失业。当时报纸上不时出现男文秘们的抱怨,他们指出现在是男女平等时代,但秘书职业是男女不平等,一封署名“失业者”的信说:
我们是一群任职于裕廊区某一制药厂的书记,由于工厂停业了,我们失业至今已有几个月。由于近来中英文报纸之招聘广告多数聘用女职员及女簿记员,征聘男职员及男簿记员的广告少得可怜。男女受同样教育有着同样做事的本领,为何一定指明要用女性,而不给男性去应征?由于男的失业太久,生活无着落,假如男的已成家立室,孩子们生活无着落,在走投无路时,打家劫舍的事件增加实也难怪。说到待遇方面,一样的酬劳,男女一样可以接受,为何一定要聘用女性?身为雇主们,你们也是男的,应该为男的着想,应该男女一律聘用,因为男女受同样教育,有着同样忠于职守的品德38。
还有男性强调,“女性失了业,丈夫可以付给家用,而男的失了业,生活费无着落后果真是不堪设想。”39男文秘们以男性是家中经济支柱,女性是辅助养家者,男性失业必将带来灾难为说辞进行抗争,但女性在文秘职业的优势日益明显,使她们取代男子,该职业还是不可避免地“女性化”了。
为什么老板们在聘请文秘时,变得“重女轻男”了呢?其实,不仅文秘职业,还有制造业工厂也更愿意雇请女工,除了女性“适合”相关职业外,还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考虑。据时人观察,老板们不愿聘请男性主要是因为,许多男性对所担任的工作存有极大的挑剔心理,他们认为不理想,就向老板提出辞职,甚至有的不辞而别,“男性们此种好动的性格,尤其是一般未有家庭的单身汉更具有那种‘跳槽’的特性,往往令到雇主们束手无策。”相比之下,女性任职时,大多安于职守,且做事细心尽责,为老板们所信任40。可见,女性的工作能力,踏实、勤奋、细心加上的工作态度,加上忠于职守,更受到老板青睐。
文秘职业“女性化”的影响之二,是该职业的男女收入差距减小。从劳动力市场来看,由于女性大多处于低技术、低职位位置,她们的收入普遍低于同行业的男性,但如果该职业是“女性化”职业,男女收入差距会减少。据1984年新加坡劳动力调查报告,女性平均月收入是511元,男性是703元,女性工资是男性的73%,男女收入差别最大的是销售人员、服务人员和工人,女性工资只是男性的63%,差别最小的是文秘人员,女文秘工资是男文秘的86%41。此外,小学老师、护士等“女性化”职业也存在类似情况。这表明,一方面,与经理管理、销售人员等相比,其他职业收入相对较低,男性另谋高就;另一方面,当一个职业“女性化”后,其收入相对其他职业较低,两者互为因果。但无论如何,文秘职业的男女收入差距在减少。
文秘职业“女性化”的影响之三,是会加剧性别刻板印象,不利于性别平等。任何职业“男性化”或“女性化”都不是正常现象,也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从性别平等来说,性别职业隔离使女性集中于低职位、低收入、低技术领域,不利于性别平等;从劳动力市场来说,性别职业隔离扭曲了资源配置,使劳动力市场僵化,浪费人力资源,降低效率,不利于这个职业的发展。因此,护士职业需要男护士,小学教师需要男教师,秘书职业也需要男秘书。20世纪80年代末,新加坡强调男性也应该加入秘书工作,薛爱美在秘书周开幕式上指出,“男性加入秘书行列将是一个好的转变,女性从事秘书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但随着社会的演进,这种现象是会改变的。秘书行列需要男性的加入,教师行列也有此需要。”42女秘书们对此回应,“男性可以当秘书,但不比女性来得适合。……女秘书做事细心,态度温柔,善解人意,日理万机的老板最需要这种漂亮、能干和服务态度良好的人。”43
上述对男秘书的讨论别有深意,可以看到文秘职业经历了多么巨大的变迁。20世纪下半叶文秘职业“女性化”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传统”,要费力地推动男性加入文秘职业,完全忘记了20世纪上半叶文秘职业是“男性职业”。而且秘书的“标准”也改变了,变成了“适合”女性的“细心、温柔、善解人意、美丽、能干”,男性被认为不适合这样的标准。可见,职业的性别分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增长、教育发展、观念变革而不断变化,女性从最开始的“适合”入手,逐渐占据这一职业,并将“适合”女性的标准上升为职业标准。
4
讨论与结论
从新加坡文秘职业变迁,可以看到文秘职业如何从20世纪上半叶的“男性职业”逐渐变为20世纪下半叶的“女性职业”,经济增长、教育发展和性别规范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文秘职业所需要的细心、认真、服从、善解人意,被认为“适合女性”。
“适合女性”是从女性本体论出发,强调女性的性别优势,附和父权制性别规范对女性的“温柔、细心”等女性气质建构,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女性在职业发展上的次等、辅助角色,以及职业的“女性化”,使女性局限在所谓“适合女性”的职业,导致她们处于低技术、低收入、低职位领域,文秘职业就是相对低收入、低职位的职业。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适合女性”也是一种女性的赋权策略,推动妇女进入更多职业领域。所谓赋权,“是指人———女性和男性———能支配自己的生活:制定自己的生活议程,获得技能,建立信心,解决问题,能够自立。它不仅是集体的、社会的、政治的过程,而且还是个人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其他人不能给妇女赋权,只有妇女才能给自己赋权来代表自己进行选择或发言。”44通过“适合女性”话语,为拓展女性职业建构有利的环境。首先,为妇女进入某一职业建立信心,也使男性更容易接受女性进入这一职业;其次,大量女性进入这一职业,改变了职业评价标准,使之更“适合女性”,如女秘书的“花瓶”形象终于改观;再次,进入这一职业的女性并不满足于只在“适合女性”的位置,她们会向外扩展边线,如书记上升到秘书,秘书上升到经理。
人们通常更多强调护士、教师、文秘职业“女性化”所强化的性别刻板印象,强调女性处于劳动力市场的低技术、低收入、低职位领域,而忽略了妇女职业变迁的动态发展过程。从长时段历史来看,职业女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甚至某些职业“女性化”,是职业变迁的必由之路。“适合女性”话语为女性撬开了某一职业大门,使她们能进入其中并有机会施展自己的能力,不仅证明自己“适合”这一职业,而且干得更好,从而为她们的职业拓展和提升打开了更大的空间。(注释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