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泰土崩事故公用局分派防洪设备 部分居民拒收:不受淹水威胁

公用局人员派发防洪设备。图:TODAY/Raj Nadarajan
金文泰一带乌鲁班丹公园连道上星期五(2日)发生土崩后,公用事业局向住在金文泰土崩地点附近的斜阳大道和斜阳通道的居民,派发防洪充气袋和可移动式防洪闸,以防范在大雨时出现的突发性淹水。目前,当局联系的居民中,大约一半已经接受这些防洪设备,但也有居民认为,住家面对突发性淹水的几率较低,表明不会使用这些设备。
TODAY记者前天(6日)走访了有关住宅区,了解居民的反应。
报道表示,接受有关设备的居民曾饱受突发性淹水困扰,因此决定接受这两个防洪设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55岁居民表示,他已经在这里住了16年,房子就坐落在两条山坡路下端的交界处。当雨水沿着两条路快速流淌时,大大增加了住家门前的水流量,大雨期间甚至有水进入家中。
尽管如此,该处多年来不断提升排水系统,排水管也变得更深更宽,有助于改善情况。

公用局人员向居民进行宣导工作。(图:TODAY/Raj Nadarajan)
另一名在该处住了20年的70多岁居民陈女士说,她只决定领取防洪充气袋和可移动式防洪闸,因为充气袋“没那么笨重,占用的空间也小”。
她说,虽然本身没有经历过突发性淹水,但在两、三个星期前,她家院子里的一棵香蕉树因大风大雨而倒下。
也有居民坦言,上周的土崩事故让她感到很担心,而未来可能出现的淹水风险,使她一直保持警惕。
居民:自行建屏障 阻洪水入屋

公用局人员示范如何使用防洪设备。(图:Facebook/PUB, Singapore's National Water Agency)
另一边厢,在该处有地住宅住了30多年的70岁居民杨女士认为,这些防洪充气袋“没什么用”,反而会购买能用来建立屏障的材料,用来吸水并阻止洪水流入。
她说,自己不受降雨量上升所威胁。“虽然在下雨天,排水管可能会被填满,但我以前没有遇到过水倒进车房的情况。”
51岁的居民达曼(Daman)透露,公用局人员到过她的住家测量大门,但对她而言,自己不需要防洪设备,因为她的有地住宅在斜坡上,雨水会往下流,而不是流向家里。
其他受访屋主同样认为,尽管他们的住家前方的道路上,下雨时可能会佑大量的雨水,但现有的排水系统,加上闸门和住家入口之间的上坡区域,都有助于阻挡雨水。

金文泰一带乌鲁班丹公园连道土崩现场。(图:TODAY/Raj Nadarajan)
公用局回复TODAY询问时说,当局已经接触斜阳大道的50户有地住宅居民,大约有一半人接受了有关防洪设备。
当局在社交网站Facebook贴文说,由于要让发生土崩的土坡稳定下来和移除流入乌鲁班丹河的泥土需要时间,加上这个月的头两个星期预计将是多雨天气,如果降下大雨,受阻的河道上游地区出现淹水风险可能加剧。
有鉴于此,公用局已经派人员到斜阳大道和斜阳通道,派发防洪装置给那一带的居民。当局也会密切留意情况,并获得附近业主配合,协助防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