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网络流量当道,越来越多艺人效仿网红在社媒经营人气。疫情进一步催化网络通讯无孔不入,改写消费模式和文化传播方式。演艺圈经纪人过去那一套经营模式正面对网络世界的挑战。

演艺圈实行多年的经纪人为艺人演艺事业操盘运营模式受到社媒、网红的挑战。
受访的狮城大牌经纪人,有人质疑网络人气未必能兑现为实质商业利益,但也开始为旗下艺人经营网络出镜机会,利用网络世界,让艺人吸引更多注意目光。不过,经纪人认为,艺人经营社媒与粉丝互动是辅助手段,不断交出好的作品才是艺人须坚守的定位。
演艺圈经纪人新时代综述
演艺圈经纪人所扮演的角色和工作内容正在改变中。
许多成功艺人背后都有一个万能的经纪人,他对外必须八面玲珑,对内则须面面俱到。除了要慧眼识人才,还须花时间细心栽培,做好专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寻找一展所长的舞台,不断寻求演艺事业的突破。
经纪人面对制作组和商家等,要使尽推销和周旋之能事,还为艺人争取利益。与此同时,照顾艺人的事业之余,还要兼顾他们的身心灵,随时成为辅导员……抽佣进口袋之前的工作何其繁多。
在网络时代之前,经纪公司的工作相对单纯,歌手出专辑办演唱会,演员拍戏拍电影,经纪人从专辑销量、演唱会和片酬中抽佣,赚的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然而,受访的狮城经纪人指出,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串流平台的兴起,过去那样数钞票的日子一去难复返。网络上到处是免费的音乐和戏剧及电影作品,经纪公司以致整个娱乐工业要如何抵抗这一波洪流,至今仍无解。
多数经纪公司投入经营社媒

郭妃丽(左)主持8集的网络节目《悄悄密密》,邀请艺人朋友如薛素珊(右)上节目聊天。(受访者提供)
新时代降临,经纪公司来到分叉路口,必须决定是要跟着时代走,把艺人推向多变的网络世界,还是要坚守传统,一步一脚印打好艺人的基本功,踏踏实实地呈现好作品?这是新时代下,整个娱乐工业的大考题,无论是经纪人和艺人都得交上考卷。
透过这次专题采访,记者发现,有者立场坚定不随波逐流,但大部分的经纪公司都已扭转了方向盘。哪条路才是王道,现在下定论还言之过早,毕竟网络的世界是不是个巨大的泡泡一击即破,谁都说不准。但如果墨守成规不变通,除非艺人或经纪公司有金山银矿,否则在这样低迷的大环境下坐吃山空,也非上策。
个别经纪人各显神通,自己制作网络内容,帮助旗下艺人创造网络曝光机会,鼓励艺人经营社交平台,力求在新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但这么一来,经纪公司的工作和成本就加重了,再说,不是所有艺人都适合并愿意做出改变,经纪人提供装备还不够,还要帮艺人做好心理建设,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迎接新挑战。
疫下社媒成艺人拼人气主场
冠病疫情加速了娱乐圈的转型,同时也迫使艺人和经纪公司改变经营策略。出不了国,拍不了戏,演唱会也喊停,更多艺人把战场转向社交平台,开始做直播带货,拚命玩Tiktok和Instagram。
一时间社媒闹哄哄,就连多年都没有设立社媒账号的瑞恩,在离开经纪公司“艺人网络”后也开始将触角伸向网络。但究竟艺人是不是真的要“网上走”才能“往上走”?艺人一窝蜂涌进网络的世界,将追随者人数和点赞的数字当作自己身价的指标,那也是让人堪忧的 。
一些人可能会好奇,既然艺人能在社媒上经营和宣传自己,还需要经纪公司吗?
套一句李国煌和梁志强受访时说的话——“经纪人是得罪全世界的人”,对外的丑话都由经纪人去说,黑脸都让经纪人去当,艺人还是需要经纪公司在前面为他们挡剑,在背后当他们的靠山。谈酬劳谈条件还是由经纪人来处理,艺人才能把精力和心思放在作品和表演上。受访的艺人就指出,有数据显示透过经纪公司和商家谈判去谈,艺人价码一般可以高出30%。
近几年,演艺圈人气汇聚方式最大的变革应该是艺人需要经营网络人气。艺人和网红之间的界线越发模糊了,艺人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网红,一些网红也闯出名堂,名气不输明星。
从受访的艺人分享经验反映出,无论是艺人或网红,图的除了名气还有持久度,红了没有用,要红得够久才是赢家。
在这方面,艺人胜在根基较好,有才艺加持,加上有固定作品维持知名度,在长久战中略胜一筹。但若只顾著经营社交平台而忽略本业,演艺事业不求进步,是相当危险的。
守旧迎新关键在于平衡
所以,无论是经纪公司或艺人,在面对大环境的挑战时,关键在于“平衡”。经纪公司在传统和变通之间不能太极端,不愿改变固然不是好事,但大幅度地转换方针也可能顾此失彼,如何进退得宜,绝对考验经纪公司的经验和能力。
同样的,艺人和网红的身份之间须拿捏好比重,艺人该拿出好作品时就应不负观众所望,若本末倒置忘了初心,很可能得不偿失。如果能把社交平台当成辅助的工具,在拍戏或唱歌之外的时间用其来和粉丝互动沟通,在网络通讯发达的现在看来是平衡之道。
林智强:社媒只是平台之一 艺人需要好的作品

林智强坚信栽培艺人需要时间,但现今社会讲求速度效率,很多人都没有耐性一步一步来。(受访者提供)
艺人网络(Artiste Networks )负责人林智强成功打造瑞恩和欧萱两大公主,早期张清芳、钟琴和范文芳等也曾是他旗下艺人。
娱乐圈资历丰富的他,谈到近年来娱乐圈生态的改变,感慨中带有一点隐忧,“以前大众会购买专辑或买戏票看电影,那是对歌手或演员最直接的支持方式,但今天音乐几乎是免费的,电影在网上随手可得,艺人受欢迎的程度也变成由网络来决定,那是不可靠的。”
林智强回忆,1980或1990年代经纪公司主要从专辑的销量和宣传活动等获得回报,“如果是演员,除了狮城的戏剧作品,我们还可以让他们到海外拍戏。但是现在音乐变成免费下载,演戏方面中国已经发展到他们不需要海外演员了。”再加上冠病疫情的缘故,艺人更难到国外赚钱,经纪公司的经营挑战倍增。

林智强成功打造欧萱(左)和瑞恩两大公主。(档案照)
经济不景气,艺人的酬劳减少,也直接冲击经纪公司的收入,间接影响经纪公司的经营策略。“过去我们能为演员争取到一集戏剧好几千元的片酬,但现在的新演员可能只能拿到几百元到一千元,叫经纪公司怎么生存?所以公司就得思考,是否还值得花三五年去栽培一个艺人?”
近年来网络平台蓬勃,不少艺人都积极经营社交账号,从中提高曝光率也建立粉丝群,这方法看似可行,但林智强不以为然。
社媒流量未必兑现成金钱
林智强说,追随某个艺人,或去点赞他的帖子都是免费的,公众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一个艺人受欢迎。当某样东西变成免费时,就无法准确地评估它的市场价值。“所以不管你的社媒账号有1000名或100万名追随者,对我来说都不能代表什么。”
他认为,经纪公司必须知道社交平台上的追随者,不一定能兑换成金钱回报。
林智强说:“你需要的还是实实在在的作品。艺人即使没有Instagram或面子书账号,还是可以很受欢迎。过去的瑞恩没有社交媒体账号,那是我们为她规划的形象策略,事实证明即使没有社媒她还是新加坡最受欢迎的艺人之一。当你的定位已经明确,就不需要随波逐流。但这是个人的选择和喜好,无关应不应该。”

林智强(中)旗下有Taufik(左一)、郭妃丽(左二)、陈莉萍(右二)和高慧姗(右一)。(受访者提供)
现代人追求速成 难栽培明日之星
林智强坚信栽培艺人需要时间,但现今社会讲求速度效率,很多人都没有耐性一步一步来,“我已经有超过10年没有签艺人,因为我没有看到具备足够条件的人。现在的年轻人凡事都要快,他们不愿做出牺牲也不肯努力,但如果你不愿付出时间,我真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方法栽培你。”
谈到经纪公司日后的方向,林智强不断强调自制内容的重要性,“所谓的内容包括协助艺人制作视频、演出、宣传,从中建立艺人的定位。就像我们让郭妃丽开始做网络节目,那其实并不赚钱,相反的还得投入资源,但她却因此引起了不少注意。”
至于许多人趋之若鹜的社媒,林智强说:“人们觉得社媒是日后大趋势,但我觉得它只是其中一个平台,你最终还是需要靠品质和口碑,以及很好的创意点子。”
谈到人人闻之色变的冠病疫情,他则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冠病改变了一切,它迫使整个娱乐工业去重新思考,但我不觉得这是坏事,我们安逸太久了,艺人都安于
现状,误以为粉丝们将继续盲目支持他们,他们必须不断进步,寻求突破。”
梁志强:疫下做直播秀特别才艺是额外谋生技能
梁志强当年的《搞笑行动》捧红了李国煌、程旭辉(辉哥)和莫小玲等艺人,后来再凭《新兵正传》系列让王伟良、林俊良、张智扬和陈伟恩等大受欢迎,所掀起的Ah boys热潮,让“梁家班”的风头一时无两。

签约艺人眼光独到的梁志强(后排左四)和他捧红的Ah boys们。(档案照)
看重艺人和观众互动的才艺
梁志强1991年创办J Team经纪公司,发掘不少银幕新星。
向来眼光独到的他受访时说,过去签约时着重的是艺人的才艺,但如今要加多一个“能和观众互动”的条件,而这与现在网络平台火红息息相关。
梁志强说:“我去年和亚洲心动娱乐合作一个选秀节目,发掘了来自新马的30几个新人。当时我就特别跟他们说明,能在镜头前和观众互动的重要性。”
梁志强在娱乐圈屹立不倒,见证了以前艺人需要靠电视台和报章宣传,到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宣传自己,“整个游戏规则都颠覆了,以前的艺人需要跟随一个大哥,现在他们自己就是大哥,可以主导自己的演艺事业。”
这么说来,艺人岂不是可以不需要经纪公司?“那不一定,即使是网红,有个经纪公司还是好的,因为你不用自己跟商家打交道和谈条件等。如果遇到问题,经纪公司也可以帮你处理,艺人永远做好人,坏人让经纪人来做。”
谈到今昔经营艺人的不同之处,梁志强说:“以前李国煌和辉哥他们跟着我一起做节目,关系是很亲密。现在我和艺人比较多是通过视讯会议沟通培训,这样的方式好处是我把很多不同才华的人集合在一起。”
推动艺人上网和粉丝互动 多方面经营
他透露,经纪公司会制作视频内容,然后尽量安排艺人参与,“赚不赚钱是其次,重要是让新人学习和尝试。以前的艺人没戏拍就闲下来,但现在我希望他们利用时间上网和粉丝互动,这个时代的艺人必须是多方面发展。”
梁志强认为艺人必须跟上时代,而他也以身作则,自去年疫情暴发之后就投入直播行列中,“当初我和王雷一起直播卖鱼时,承受很大的压力,很多人觉得我身为导演不应该‘沦落’到去卖鱼。我当时跟网友解释,疫情下不要用特别的眼光来看直播卖货,这是一个特别的技能,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
艺人一窝蜂往社媒发展,会不会本末倒置了呢?对此,梁志强很肯定地说:“不会,该拍戏的时候就去拍戏,拍完戏没工作再回到网络平台,我只是教他们多一种谋生工具。这场疫情影响了艺人的生计,没人知道我们几时可以再拍戏,只有一种工作方式是最稳定的,那就是做直播,否则我们真的零收入,要吃老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