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工作制陆陆续续在世界各地试行,虽说都给出了不错的反响,但是试行结束也就没了下文,至今也没有说要全面推广的意思。现在,不光工作四天制,连学习也有这方面的苗头。

盲目追求传统的学业成绩,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让所有学校实施一周四天制,能减轻学生压力?
不过,教育部长陈振声表示,缩短课时的关键是人们如何定义和追求“成功”,要改善心理健康,不能一刀切地实施单一措施,而要提供资源促进个性化策略的实施。
每个人承受压力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随着时间和经历而变化。改善心理健康的努力不仅要着眼于减少压力,还要使人们学会如何积极面对和化解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他们的压力承受能力,培养顽强的精神。陈振声也鼓励年轻人要注重自我提升,每天都要努力做到“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也宣布,将为青年推出心理健康课程,以及更广泛地进行宣导活动,帮助制定合适的心理健康应对方法。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据新加坡全国青年理事会的调查显示,新加坡过半的青年认为心理健康是个挑战,压力来源包括对未来感到焦虑、担心经济问题、学业或工作表现。

至于年长者,调查显示,病毒阻断措施令他们的孤独感飙升,而独居老人出现更大的心理变化。
从收入阶层而言,冠病疫情在全球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现象,新加坡也不例外。
病毒阻断措施导致经济处于半停摆的状态,低收入阶层在生计方面受到的冲击最大。
此外,K型的经济复苏意味着某些行业更快地走出疫情,或甚至从疫情中受惠,但有些行业则一蹶不振,难以翻身。疫情对企业造成的裂变,彻底改变了职场的结构,也加剧了人们的焦虑与无助感。
为了应对疫情对不同群体造成的心理影响,新加坡心理健康跨部门工作小组列出了三个主要工作方针:
一是制订全国心理健康战略,以协调各机构的工作及追踪进展;
二是汇集现有的心理健康资讯,以设立一站式的全国心理健康资源网站;
三是制订全国心理健康能力培训框架,以统筹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素质、内容和目标。
如何改善心理健康 搜索

01 自我调节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意味着有了精神疾病。
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自我调节是帮助自己度过心理难关最普遍的方式,在国外生活期间,很多时候自己才是陪伴自己时间最久的人。
各位留学生可以在初步察觉自己有负面情绪波动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心理健康问题。
最基础的自我调节可能是走出家门,多接触大自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多运动多沟通,尽可能的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
02 寻求校外咨询
如果觉得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不足以为自己提供相关的专业帮助,留学生也可以自行寻找一些校外心理咨询机构或私人职业心理咨询师,或者通过视频咨询中国心理咨询师进行求助。
03 避免精疲力尽
放手:放掉思想或感觉:一切都会过去的。你不必回应这些想法跟感觉。你可以想像它们如气泡或在云中飘走。
探索:探索当前时刻,因为在当下的这一刻,一切都很好。注意呼吸和呼吸带来的感觉。注意你脚下的地面。环顾四周,注意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可以触摸的,闻到的气味。立刻这样做。
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转移到那些需要被注意的事情上,或你焦虑“之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或者做其他事情,全身心地转移注意力到这些事情上。
04 多与朋友联系
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有关,有爱人,有亲友,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疫情期间,团聚变得困难,但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爱人,朋友保持联系也是一种方式。保持高频率的联系,心理健康程度也会更高。
05 多参加线下活动
留学生们可以培养并投入一些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身心练习,如运动,冥想等。或者参与学校社团或各类社交活动,如参加应对心理困扰的相关线上线下活动。
与此同时,可以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习,专注学术和科研学习。最后可以向导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求助,或者向恋人,朋友或他人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