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谷歌在新加坡成立15年,旗下第三座数据中心周二(8月23日)正式启用。目前,谷歌已耗资约11亿8800万新币,打算长期投资在新加坡的数据中心。

(新的数据中心位于裕廊西现有两座数据中心附近)
与此同时,新加坡智慧国及数码政府工作团(Smart Nation and Digital Government Group,简称SNDGG)和谷歌云(Google Cloud)签署备忘录,联手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
同时谷歌宣布拨款100万美元给本地万礼自然基金,应对气候危机。这是谷歌在新加坡针对可持续发展的的第一笔捐款。
而这笔捐款,将协助万礼自然基金加速投资于改善气候的方案,造福东南亚的人民和自然界。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出席谷歌15周年活动,并表示希望新加坡继续与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以加强我们的科技生态系统,尤其是在技能、创新和可持续性领域。

谷歌在新加坡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在新加坡最佳雇主排名里,谷歌多次蝉联榜首。举个例子,在疫情期间,年度最佳雇主谷歌新加坡为员工提供许多虚拟学习和发展计划的机会,例如经理和领导力培训。可以回归办公室后,谷歌也推行混合工作模式,员工每周可以居家办公两天,到办公室3天。
新加坡数据中心的国际地位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
不仅如此,新加坡还是全球数据中心的佼佼者。
根据《凯谛思数据中心全球选址指数报告2021》(Arcadis Data Centre Location Index 2021),新加坡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设有众多数据中心国家,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所在国。

各大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在新加坡建立自建数据中心。根据研究公司的统计,新加坡大约有60个数据中心,仍有许多中心在加紧建设中。
什么是数据中心?
我们在网络世界产生的所有数据都会储存在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一个物理概念,简答的可以理解为:数据中心是一栋超大的机房,存储著大量的服务器。
数据中心包含了IT和地产两种属性,具有高科技和重资产两种特点,因此,数据中心受到越来越多投资人、大型国企、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关注,但不同类型公司的对数据中心的着眼处是不一样的。
打个比方:数据中心是一栋公寓,我是业主,我可以把空房间租出去,租客可以自行布置房间、采购家具,甚至还能短租给要临时落脚的人。这样来看,租客相当于是二房东,作为运营商,给企业提供云服务。例如新加坡地产企业吉宝就自建数据中心,提供信托服务。中国移动在海外第一个数据中心就建在了新加坡,也同样是自建外租。
作为业主,我也可以直接将房子装修好,自己住;或者将房子装修成酒店,自己运营。有的企业(如Facebook,谷歌等)选择的就是自建自用数据中心;而腾讯、阿里等则是部分自用,部分自运营出售云服务。
数据中心是不是面积越大,规模就越大呢?业界一般以IT容量的兆瓦(用电单位)来划定数据中心的规模,可见数据中心是一只“电老虎”。存储设备和冷却基础设施等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持,而且永不断电,同时还要避免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的影响。 为什么选址新加坡?
第一,新加坡政治稳定,没有重大自然灾害
新加坡的政局和国家运行稳定性位列世界第一。它位于赤道无风带,没有台风、龙卷风,它不在地球板块交界处,没有地震、海啸。
如果一个地方政治不稳定,而且时不时伴有自然灾害,企业肯定不会在此选址。没有任何企业希望自己的投资因为政治风波受到牵连,或长年累月的自然灾害提高运营成本。

第二,新加坡完善的数码基建,拥有全球最稳定的电力供应
新加坡拥有亚洲第一的数码基础设施、顶级海底电缆枢纽,以及全世界最快的宽带速度,网速延迟世界最低仅为30.7 毫秒。
凯谛思(Arcadis)的一项分析中,新加坡的电力能耗获得76.86分(最高100)——紧随美国(77.86分)之后,让用电大户数据中心能够拥有持续且稳定的电力供应。

第三,跨国公司扎堆,新加坡拥有人才上的绝对优势
目前新加坡约有2.6万家国际公司,三分之一的“全球500强”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包括苹果、微软、谷歌、Facebook、亚马逊、BMW、宝洁、联合利华等。
企业能够迅速调用整个亚太地区的资源,使商业决策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大大降低。新加坡拥有大量区域总部的资源优势,以及全球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

第四,政策和商业环境友好
新加坡政府对数据的监管相对公平和公开,部分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可能会要求某些数据不能出国。
另外,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十分紧张。一般来说,从商业需求到服务器上线不能超过2年,从选址开始12到18个月必须竣工。此前,新加坡政府对于数据中心项目有开特别的绿灯,一般来说审批不会超过1个月。

但新加坡也有它的短板,发展数据中心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境,迫使政府对新数据中心的建设“暂时喊停”。
不只新加坡这样做,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因其房地产市场和电力网络紧张,在2019年7月就暂停了新数据中心项目。新加坡政府叫停数据中心,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
第一,国土面积有限,土地一直是新加坡作为小国的痛点
数据中心不光是用电大户,也是用地大户,一直以来都用的是租金相对低廉的工业用地。近期,贸工部在报告中指出:政府决定暂时停止为数据中心批放新工业用地。只能在现有的土地上发展,数据中心的增速自然会放缓。
高力亚洲工业咨询高级主管林纳斯•普克(Lynus Pook)曾表示,数据中心在需求旺盛之时,受到政府抑制,去年每千瓦成本的数据中心租金已飙升了30%以上。

第二,电力能源有限,排放问题突出
贸工部在也指出,数据中心去年占全国总用电量的超过7%,是电力和水的“密集”用户。
于是有人说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发电:太阳能?没有土地;风能? 没有土地;水利发电?不好意思,连水都是马来西亚进口的。可见,自然资源的匮乏是新加坡很大的一块短板。
除了电力的供给问题,排放也是一个难题。新加坡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定下了多个目标,承诺要实现长期低碳排放。
CBRE亚太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高级总监林女士(Lim Chin Yee)说:“平衡增长需求的同时,新加坡必须确保整个数据中心生态系统在环境上都是可持续的,这一点很重要。”

行业仍然看好,企业与政府一起出谋划策
尽管困境重重,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新加坡仍然是亚太地区最具有吸引力的数据中心枢纽,强大的海底电缆网络和低自然灾害风险,优势胜过挑战。
行业巨头Equinix公司的南亚区董事总经理梁女士(Yee May Leon)说,中国目前处于该行业“爆炸性”增长的中心。在整个亚太地区,对数据中心的需求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增长,并且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
Equinix将在新加坡开设其第五个数据中心,该地点在政府颁布暂停令之前就已买入,故不受政策影响。
Digital Realty启动了其在新加坡的第三个也是最大的数据中心,该中心是目前新加坡最为绿色环保的数据中心之一。
腾讯云希望在目前的两个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再增加至少一个。腾讯云国际高级副总裁杨宝树表示:将优先最大限度地利用绿色能源建站。
Facebook和亚马逊等公司也相继宣布,将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其新加坡的数据中心供电。 谷歌目前第三个数据中心,也将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置。

贸工部此前表示:“我们将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我们也将寻求建立一系列既能满足行业和社会需求,又能在资源效率方面达到最佳的数据中心,并不断创新以突破资源边界。”
显然,政府不希望新加坡只是一个数据仓库,而希望将有意义的数据存储在新加坡。暂停不是停滞,而是要让新加坡更好的,可持续的成为数据中心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