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倾向犯罪判进辅育所 少年不满裁决提上诉

家事司法法院。(图:iStock)
不满被判进入新加坡少男辅育所24个月,一名八岁开始滥用药物、被指有犯罪倾向的少年,针对判决提出上诉。
新传媒英语新闻网CNA报道,15岁的少年针对四项控状认罪,法官在下判时将另外11项控状考虑在内,这些控状包括为了追债在他人家门外泼漆、偷窃香烟、啤酒和汽水,以及没有在地铁车厢里戴口罩。
根据判决书,少年对判刑感到不满,因此提出上诉。
法官表示,少年在2020年10月至今年8月期间,也就是在13岁至15岁时犯案。
“虽然他的罪行多且严重,但他并未对受害人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有鉴于他的年龄和罪行的性质,改造仍然是第一阶段所考虑的手段。”
少年曾接受过缓刑评估,但当局发现他不适合接受缓刑。缓刑官于是建议将他安置在新加坡少男辅育所24个月。
八岁开始滥用药物 小六开始偷窃
缓刑官表示,少年重犯的可能性非常高。他倾向于犯罪、对思考后果的思维欠佳,以及可能在被误导的情况下效忠同辈友人。
另外,少年在保释期间曾再犯,显示他公然无视法律,没有足够的悔意,且有很难悔改的犯罪行为。
缓刑官指出,少年在学校和指导计划中表现欠佳,还推迟与缓刑官的面谈,只为同朋友打游戏机。
法官透露,少年自2019年就读小学六年级时就开始偷窃,偷窃行为从2020年开始变得更加频繁。他也从2021年中旬开始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包括在生气时大力敲打房门,以及辱骂看护者。
此外,少年也有滥用药物、抽电子烟、吸烟和饮酒的历史,在八岁时就定期滥用药物。
法官:少年与母亲感情欠佳
法官说,在评估一名年轻罪犯是否应该被判缓刑时,家人的支持和监督至关重要。少年的父母自2017年离婚,少年的母亲拥有他的抚养权,但母子感情欠佳,少年与父亲的关系疏远。
法官表示,少年需要被安置在一个有足够约束的环境中,以便在情况变得难以挽回之前,解决所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