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4只狗和一只猫被装进尼龙袋走私。
(新加坡讯)罗厘司机将27只猫狗装入塑料盒及尼龙袋,企图从大马非法走私动物至狮城,导致19只猫狗在过程中死亡,创下新加坡迄今最多集体死亡动物走私案。
《联合早报》报导,被告为36岁的大马籍男子哥碧苏华兰,他总共面对54项抵触动物和飞禽法令控状。
被告早前已经承认其中20项控状,法官把其余控状纳入考量后,前日在新加坡国家法院判他监禁12个月。
被告案发时为罗厘司机,每周3次从马来西亚运载建筑材料到新加坡。
调查显示,大约于2021年,被告在柔佛吃午餐时,一名自称迪都的陌生男子搭讪,并向被告提议走私动物,每走私一只就能获250令吉酬劳。
被告接受提议,不久后在迪都指示下,首次走私动物到新加坡,获得1000令吉酬劳,若以每只动物250令吉的酬劳计算,被告总共把4只动物非法带进新加坡。
顺利完成第一次任务后,被告继续替迪都“带货”,他一般会在凌晨2时至5时,把罗厘驾到武吉英达高速公路某处,与迪都及另一同伙会面,把装进盒子和尼龙袋动物藏在罗厘隐蔽处。
被告抵达新加坡后,便到指定地点把动物交给买家。
根据被告的口供,他每个月会走私动物2至3次,每次7至27只动物,当中包括猫狗及鹦鹉。

部分小狗被装入塑料盒走私至新加坡。
小狗逃出 揭发动物走私活动
小狗从盒子逃出,进而被关卡人员揭发动物走私活动。
去年10月18日上午7时45分左右,被告驾罗厘取道新加坡大士关卡,试图把26只狗和一只猫带进新加坡。
移民与关卡局执法人员检查罗厘时,一只狗从塑料盒跑出来,被告在盘问下承认罗厘还藏着其他猫狗。
走私团伙在这次走私行动中,使用3个塑料盒,每个塑料盒装6至9只狗,另有4只狗和一只猫被装进尼龙袋。
由于容器空间狭窄且不透风,病毒很容易传染,这批动物过后被诊断有腹泻、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及皮肤发炎等健康问题,其中19只不久后身亡。
走私案上升趋势令人担忧
法官下判时说,控方早前指出,新加坡在2022年共有26起宠物走私案,比起2021年的3起和2020年的7起,上升趋势令人担忧。
控方当时建议判处被告入狱16个月至20个月,以遏制走私动物的行为。
不过,法官强调,法院必须依据判决先例制定刑罚,控方如果认为走私动物的情况令人担忧,或应与立法者探讨现有法律力度是否足够。
法官也说,动物和飞禽法令的本意是为避免动物疾病在当地传播,维护公共健康。打击非法网络宠物交易有赖于当局更强有力地在各平台执法,并向公众宣导只跟合法宠物店购买宠物。
走私动物来源不明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动物与兽医事务组高级署长曾晓峰医生强调,走私动物的来源不明,并躲过生物安全和卫生监控,有传染疾病给公众的风险。
他指出,动物在走私的过程中,一般会被困在狭隘的空间里,或被施打镇静剂等,健康和福利都受影响。
“我们对走私动物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会不遗余力地展开执法行动。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执法人员就拦截了19起动物走私案。要遏制这类非法活动,公众必须先停止对非法动物的需求,并举报这类非法交易。”
曾晓峰在答复《联合早报》记者的提问时指出,当局目前正在探讨现有法律是否能有效遏制动物走私活动,但他不愿透露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