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展讯 】山川斯民熊启川油画作品展
2018年10月22日 山川斯民熊启川教授油画作品展 ,在新加坡维多利亚美术馆圆满结束!
这次展览在一片赞誉声中圆满结束,作品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为主题,展现了贵州少数民族人民保持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安居乐业、幸福美好的传统生活方式。
这次展览,完美的完成了交流展的预期,多幅作品被藏家收藏。达到了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增进了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的积极意义,让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明发扬光大。










山 川 斯 民
作者:赵宏(新加坡维多利亚美术馆馆长兼策展人)
中国的云贵高原,山川险峻,贵州省的首府贵阳,与遥远的赤道热带雨林国家新加坡,相距2800多公里。远吗?一点都不,因为那里的山,那里的人,就在我的眼前,就在熊启川老师的画布上——那些佩戴着精美银饰的苗族姑娘,手执长长的如马球棒一般的猎枪的岜沙男人,以及在咀嚼草料的黄牛注视下用镰刀剃头的山民。画中的人物是安详的,山寨简陋质朴,大树粗壮,褐色的远山则是那么的厚重沉稳,一切似乎都在静静地等待,专注而内敛,没有丝毫的局促或张狂。
库尔贝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
1956年,时任中央美院副院长的吴作人先生在《对油画的几点刍见》中写道:“不钻研刻画自己民族的人物形象,只注意别人画面上的流利笔触,鲜明的色彩,从表面上效仿外国作品,是会严重地妨碍画家自己的前途和艺术发展的”,“要熟练地掌握油画的技术”,“不断滋长著油画的民族特色。”
熊启川老师的作品正是对这些质朴的论述的最佳实践,他生于斯,长于斯,他画笔下的世界就是他目光里的真实人生。
马克西莫夫为中国美术教育引进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强调“情节性绘画具有重大的思想性”,“当我们站在一幅画的前面,就好像是在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或故事一样,这里描写着有趣的、令人激动的事情”,而要实现这样的戏剧性艺术效果,“构图”是非常重要的,在深入生活,大量搜集素材的基础上,人物性格、画面色彩以及环境气氛都要围绕着情节进行精准、严谨的设计和安排,当然这也许或多或少地意味着有可能会因此而显得保守,并导致艺术活力的流失。
肤浅的人在历史过后开始嘲笑这种曾经统治中国,甚或一度被过度阐释的美术立场,这是无知和不负责任的。当然,艺术不是技术,更不是套路。事实上,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拷贝并升级换代,滑过了近代艺术史上重要的几页——欧洲的现实主义画家用粗糙而未经润饰的结构,以及印象派画家用松散而略欠修饰的笔触与学院派艺术、沙龙艺术相对静止的布置场景和光滑平坦的风格的决裂过程。
但技术终究只是框架,艺术的核心还是内容,是艺术家内心的感受,是理智与情感的共振表白。
熊启川老师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表现了艺术家所经历的时代,呈现了一种至关重要的品质——真诚,这是现实主义最为可贵的精髓。在表现淳朴生活中的人的画面前,技术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们看到了最有价值的东西。

《补妆》80cmx60cm创作2018

《出嫁》80cmx60cm创作年代2018

《刺绣》180cmx130cm创作年代2005

《大山的男人》80cm×60cm创作年代2018

《两姐妹》80cmx60cm创作年代2018

《抢亲》80cm×60cm创作年代2018

《苗寨老少》80cm×60cm创作年代2018

《林中的姑娘》80cm×60cm创作年代2018

《盛装》180cm×130cm创作年代2005

《山寨的早晨》130cm×90cm创作年代2005

《台江姑娘》80cm×60cm创作年代2018

《银装少女》80cm×60cm创作年代2018

《舟溪苗》60cmx50cm创作年代2018

《最后一支持火枪的民族》80cm×60cm创作年代2018

壁画《苗家风情姊妹节》 360x180cm 创作年代:2005年
熊启川教授简历
熊启川先生2003年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4年9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内访问学者,在壁画系第三工作室从事“东西方传统壁画与架上绘画的现代重构”的课题研究,现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剪纸学会会员,贵州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
学术成果:
2003年以来主要从事架上绘画研究,其表现内容以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台江、从江等地苗族、侗族人物风情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壁画和油画作品。出有专著《21世纪中国实力派画家—熊启川绘画作品集》,主要代表作有《苗家风情—姊妹节》、《过苗年》、《山寨的早晨》、《盛装》、《梳妆》、《用镰刀理发的岜莎汉子》、《背火枪的三兄弟》等作品;作品分别收录和发表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壁画集》、《中国艺术名家作品集》、《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师2006度评选获奖作品集》以及《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美术大现》、《中国油画》、《世界知识画报》、《油画艺术》等专业核心期刊和重要刊物上。其中,《油画艺术》作了整版介绍。
此次展示的油画《用镰刀理发的岜莎汉子》、《背火枪的三兄弟》、《下坝妇女》、《山寨的节日》、《芦笙阵阵吹》、《过苗年》、《梳妆》和素描《盛装》以及壁画《苗家风情——姊妹节》20幅作品,流显出当下云贵高原上原生态的少数民族生活状态及人物性格特征,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构成形式和艺术语言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
熊启川先生来自贵州,熟悉那遍神秘的土地,艺术视角俯视云贵高原上苗彊、侗彊的村寨,哪里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能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得以体现。艺术表现上不仅缊藏着朴实、厚重、直爽的表达,还意味着对当地民族风俗文化的涨泻。艺术语言笔触明快清晰,构图直奔主题,从作品的用笔中我们似乎看到弗洛伊德的影子,但又似乎不像。笔触的明快直爽、构图的均衡布局、物象的主观处理直接呈现强韧的视觉冲击力。
壁画《苗家风情——姊妹节》,作品取材于贵州台江姊妹节,姊妹节是苗族盛大节日,现在当地政府已把她作为一大品牌向外推广。作者这幅壁画的问世是2004年10月,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收录画集,随后在《东方艺术》、《中国油画艺术报》等多家刊物发表,现陈列在上海莫干山李国芳画廊。在创作这幅画之前,走访了许多苗族村寨,了解了许多有关“姊妹节”的故事和传说,“姊妹节”换一种说法就是苗族“情人节”,是苗族人民表达情感、增加友谊的节日。壁画《苗家风情——姊妹节》场面宏大,单凭局部少数人物表现无法完成这一盛大场面,画家只能采用散点透视的壁画构图法则,把所体验到的场景呈现于画面。这里有喝酒劝酒的、打糯米糍粑的、理发准备去相亲的、儿童戏玩的、青年美女穿盛装的等等,动物和人相处非常和谐,缊藏着人和大自然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