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展訊 】山川斯民熊啟川油畫作品展
2018年10月22日 山川斯民熊啟川教授油畫作品展 ,在新加坡維多利亞美術館圓滿結束!
這次展覽在一片讚譽聲中圓滿結束,作品以中國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為主題,展現了貴州少數民族人民保持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安居樂業、幸福美好的傳統生活方式。
這次展覽,完美的完成了交流展的預期,多幅作品被藏家收藏。達到了文化交流活動的意義。增進了中國藝術家走出國門的積極意義,讓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明發揚光大。










山 川 斯 民
作者:趙宏(新加坡維多利亞美術館館長兼策展人)
中國的雲貴高原,山川險峻,貴州省的首府貴陽,與遙遠的赤道熱帶雨林國家新加坡,相距2800多公里。遠嗎?一點都不,因為那裡的山,那裡的人,就在我的眼前,就在熊啟川老師的畫布上——那些佩戴著精美銀飾的苗族姑娘,手執長長的如馬球棒一般的獵槍的岜沙男人,以及在咀嚼草料的黃牛注視下用鐮刀剃頭的山民。畫中的人物是安詳的,山寨簡陋質樸,大樹粗壯,褐色的遠山則是那麼的厚重沉穩,一切似乎都在靜靜地等待,專注而內斂,沒有絲毫的侷促或張狂。
庫爾貝有一句名言:「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
1956年,時任中央美院副院長的吳作人先生在《對油畫的幾點芻見》中寫道:「不鑽研刻畫自己民族的人物形象,只注意別人畫面上的流利筆觸,鮮明的色彩,從表面上效仿外國作品,是會嚴重地妨礙畫家自己的前途和藝術發展的」,「要熟練地掌握油畫的技術」,「不斷滋長著油畫的民族特色。」
熊啟川老師的作品正是對這些質樸的論述的最佳實踐,他生於斯,長於斯,他畫筆下的世界就是他目光里的真實人生。
馬克西莫夫為中國美術教育引進了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強調「情節性繪畫具有重大的思想性」,「當我們站在一幅畫的前面,就好像是在讀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或故事一樣,這裡描寫著有趣的、令人激動的事情」,而要實現這樣的戲劇性藝術效果,「構圖」是非常重要的,在深入生活,大量搜集素材的基礎上,人物性格、畫面色彩以及環境氣氛都要圍繞著情節進行精準、嚴謹的設計和安排,當然這也許或多或少地意味著有可能會因此而顯得保守,並導致藝術活力的流失。
膚淺的人在歷史過後開始嘲笑這種曾經統治中國,甚或一度被過度闡釋的美術立場,這是無知和不負責任的。當然,藝術不是技術,更不是套路。事實上,今天的中國藝術家在國家改革開放之後,迅速拷貝並升級換代,滑過了近代藝術史上重要的幾頁——歐洲的現實主義畫家用粗糙而未經潤飾的結構,以及印象派畫家用鬆散而略欠修飾的筆觸與學院派藝術、沙龍藝術相對靜止的布置場景和光滑平坦的風格的決裂過程。
但技術終究只是框架,藝術的核心還是內容,是藝術家內心的感受,是理智與情感的共振表白。
熊啟川老師是這個時代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表現了藝術家所經歷的時代,呈現了一種至關重要的品質——真誠,這是現實主義最為可貴的精髓。在表現淳樸生活中的人的畫面前,技術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我們看到了最有價值的東西。

《補妝》80cmx60cm創作2018

《出嫁》80cmx60cm創作年代2018

《刺繡》180cmx130cm創作年代2005

《大山的男人》80cm×60cm創作年代2018

《兩姐妹》80cmx60cm創作年代2018

《搶親》80cm×60cm創作年代2018

《苗寨老少》80cm×60cm創作年代2018

《林中的姑娘》80cm×60cm創作年代2018

《盛裝》180cm×130cm創作年代2005

《山寨的早晨》130cm×90cm創作年代2005

《台江姑娘》80cm×60cm創作年代2018

《銀裝少女》80cm×60cm創作年代2018

《舟溪苗》60cmx50cm創作年代2018

《最後一支持火槍的民族》80cm×60cm創作年代2018

壁畫《苗家風情姊妹節》 360x180cm 創作年代:2005年
熊啟川教授簡歷
熊啟川先生2003年9月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學習。2004年9日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內訪問學者,在壁畫系第三工作室從事「東西方傳統壁畫與架上繪畫的現代重構」的課題研究,現為貴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壁畫學會會員,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文學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剪紙學會會員,貴州民間剪紙研究會理事。
學術成果:
2003年以來主要從事架上繪畫研究,其表現內容以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台江、從江等地苗族、侗族人物風情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的壁畫和油畫作品。出有專著《21世紀中國實力派畫家—熊啟川繪畫作品集》,主要代表作有《苗家風情—姊妹節》、《過苗年》、《山寨的早晨》、《盛裝》、《梳妝》、《用鐮刀理髮的岜莎漢子》、《背火槍的三兄弟》等作品;作品分別收錄和發表在《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壁畫集》、《中國藝術名家作品集》、《中國高等院校美術教師2006度評選獲獎作品集》以及《美術研究》、《美術觀察》、《美術大現》、《中國油畫》、《世界知識畫報》、《油畫藝術》等專業核心期刊和重要刊物上。其中,《油畫藝術》作了整版介紹。
此次展示的油畫《用鐮刀理髮的岜莎漢子》、《背火槍的三兄弟》、《下壩婦女》、《山寨的節日》、《蘆笙陣陣吹》、《過苗年》、《梳妝》和素描《盛裝》以及壁畫《苗家風情——姊妹節》20幅作品,流顯出當下雲貴高原上原生態的少數民族生活狀態及人物性格特徵,作者以獨特的藝術構成形式和藝術語言張揚自己的藝術個性。
熊啟川先生來自貴州,熟悉那遍神秘的土地,藝術視角俯視雲貴高原上苗彊、侗彊的村寨,哪裡的生活習俗、風土人情都能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得以體現。藝術表現上不僅縕藏著樸實、厚重、直爽的表達,還意味著對當地民族風俗文化的漲瀉。藝術語言筆觸明快清晰,構圖直奔主題,從作品的用筆中我們似乎看到弗洛伊德的影子,但又似乎不像。筆觸的明快直爽、構圖的均衡布局、物象的主觀處理直接呈現強韌的視覺衝擊力。
壁畫《苗家風情——姊妹節》,作品取材於貴州台江姊妹節,姊妹節是苗族盛大節日,現在當地政府已把她作為一大品牌向外推廣。作者這幅壁畫的問世是2004年10月,參加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並收錄畫集,隨後在《東方藝術》、《中國油畫藝術報》等多家刊物發表,現陳列在上海莫干山李國芳畫廊。在創作這幅畫之前,走訪了許多苗族村寨,了解了許多有關「姊妹節」的故事和傳說,「姊妹節」換一種說法就是苗族「情人節」,是苗族人民表達情感、增加友誼的節日。壁畫《苗家風情——姊妹節》場面宏大,單憑局部少數人物表現無法完成這一盛大場面,畫家只能採用散點透視的壁畫構圖法則,把所體驗到的場景呈現於畫面。這裡有喝酒勸酒的、打糯米糍粑的、理髮準備去相親的、兒童戲玩的、青年美女穿盛裝的等等,動物和人相處非常和諧,縕藏著人和大自然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