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使馆连续接到多起反映遭遇电信诈骗的在新中国留学生求助案件,其中大部分反映遭遇诈骗的同胞,都是新近抵新的留学生和务工人员。

诈骗套路深,大家要小心
•诈骗分子的套路一般是,先自称公检法等强力部门、卫生防疫部门或银行快递部门,多采用以下借口开始诈骗,如:"国内的手机号和银行账号涉嫌参与洗钱和诈骗"、"邮寄违规物品"、"被列为被通缉或被起诉人员"、"传播疫情谣言"、"出入境证件有问题"、"未接种疫苗"等。
•期间,犯罪分子会恐吓"要依法协助办案"、"不配合就抓你"、"这是严重罪行"等制造紧张气氛,有的还会报出受害人的个人证件信息、国内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信息和银行账号信息骗取信任,再让受害人联系所谓的"刑侦部门"、"检察院",要求受害人"找一个安静单独的地方,用whatsapp、微信或QQ等进行视频做笔录"。
• 有时,受害人还会收到送来的"逮捕令"等。之后,诈骗分子用伪造的警官证、拘捕令等进一步骗取受害人信任,再欺骗诱导受害人向其"交保证金"、"将钱款转移到安全账户"等实施诈骗。

罪犯很狡猾,手段更复杂
•诈骗分子经常使用科技手段提高诈骗行为的可信度。 如,受害人手机上的来电可能显示为“某某省某某市公安局某某分局”、“某某政府机构”,或诈骗分子煞有介事地让受害人在网上搜索其来电号码是不是“某某公安分局电话”。事实上,这都是用技术手段制造的假象。
•诈骗分子常使用PS等手段,伪造“警官证”、“检察官证”和“立案决定书”、“调查通知”、“逮捕令”等。

如何做好防电诈
刚刚来到新加坡的留学生和务工人员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妥善保管护照证件、电话号码、银行账号和密码等,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个人家庭情况。
2 注意甄别不明来电,对显示“+65”打头的本地电话(此类电话号码为境外虚拟来电,正常本地来电不会显示“+65”前缀)不接不听不信,也不点击简讯中可疑的连结。如接到自称公安部门、法院、检察院或卫生防疫部门等单位的电话,更要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不打钱,可先挂掉电话再拨打本地或国内警方电话核实,或与使馆联系求助。
3 要牢记,公检法等部门既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普通人“转送司法文件和重要物品”、“协助转账”等。四是如不幸被骗,应立即冻结相关账户止损,并报警处理。
4 遇事多和家长、老师、同学商量沟通,必要时主动联系警方、使馆寻求帮助,切勿被犯罪分子的谎言吓住骗住
5 如不幸被骗,应立即冻结相关账户止损,并报警处理。
求助方式
新加坡报警电话:999
新加坡反电信诈骗热线电话: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紧急求助电话:
+65-64750165(24小时),+65-81296456
(疫情期间临时领保专线,工作日上午08:30-12:30,下午14:30-18:30)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
+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领事证件咨询电话:
+65-64712117,+65-89386376,+65-89386377
(工作日上午08:30-12:00,下午14:00-17:00)
非紧急事项咨询,请使用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微信公众号咨询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