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新加坡公共政策的中国学生,带大家探索狮城有趣的中国元素

2023年03月13日   •   1368次阅读

2021年回到新加坡在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修读为期两年硕士课程的王晴。(红蚂蚁视频截图)

作者 叶孝忠

不同的角度来观看,故事就有了新的细节。由外国人的眼光看新加坡,有时候能看见平时被我们视而不见的事情。正如和王晴的聊天采访中,她问:你知道如何辨认租赁组屋吗?

“租赁组屋晚上一般会比较暗,租户说为了节省电费,很少开灯,也很少有装空调。”王晴说。

租赁组屋走廊一般光线比较昏暗。(联合早报)

去年5月,王晴第一次走入本地租赁组屋,外人看起来如此繁华和富裕的城市,却依旧有人得饿著肚子入眠。

根据新加坡管理大学2022年3月刊登的一项调查《饥饿报告》显示,尽管新加坡被列为世界上最有粮食保障的国家,但1200个接受调查的新加坡家庭中,有10.4%在展开调查的那12个月中,至少经历过一次粮食危机。

当时,王晴正在一个社会服务机构(Beyond Social Services)实习10个星期。主要服务对象是租赁租屋的家庭。参与的项目包括青少年就业和粮食安全。

新加坡有约5万户家庭住在租赁组屋里,而租赁组屋其实就在新加坡人生活的身边,所以她蛮惊讶不少本地人不太清楚其居民的生活、工作、育儿等各种挣扎和努力克服困难的故事。

新加坡早期的租赁组屋。(联合早报)

“租赁组屋未必是冷冰冰的地方。有一些居民自发互帮互助,在Covid的期间如果有人确诊,其他人会帮忙照顾彼此的小孩、做饭等等。”

“带我们到租赁组屋的社工,鼓励我们通过不同的感官来认识居民的状况。如果摘下口罩,你就可能闻到这里有种不同的味道,比如汗味、衣服未干、流浪猫的味道,还有就是很多人挤在小空间里的味道。”

比较新式的租赁组屋。(王晴摄)

她见过一户家庭10人居住在一房的空间里。 这一切对王晴来说,也不是全然陌生的。

来自中国广东的王晴曾经在深圳的NGO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访城中村,寻找潜在需要帮助的会员,他们是在城中村里做小生意的外来移民,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深圳被拆迁的城中村。(王晴提供)

“深圳也是中国较为富裕的城市,也一样有贫困的问题和黑暗的一面。” 后来王晴到澳洲留学,2018年以交换生的身份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并对我国的公共住房政策感兴趣。

“深圳的经验记忆犹新,不少外来移民得和陌生人合租,不少房间里没有窗户,白天还需要开灯,一张床就是唯一的个人空间,衣物等都得挂在床架上等。”

这个没有窗户,白天也只能开灯的房间里,一个床位租金每个月人民币500元。(王晴提供)

“每个人都有住房需求,而住房是一项人权,新加坡在这方面算很成功,或许这能帮助我找到解决房屋问题的办法。”

于是,2021年王晴7月再度回来新加坡,在国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修读为期两年的硕士课程,打算好好认识新加坡。

通过课堂的学习,她对新加坡的政策等有了颇为全面的认识。

她热爱旅游,又因为疫情期间无法出国,有空的时候也会在新加坡到处走走。她到过魔鬼岛、东陵福、樟宜沙滩等,也积极参加《联合早报》等举办的各种导览活动和及本地作家的新书发布会等。

她也经常阅读新加坡作家的作品,包括书写本地低层社会的《不平等的样貌》,还经常到草根书室和城市书房买书。

由于对公共住房感兴趣,王晴在留学新加坡期间,也阅读到不少关于东陵福组屋区的报道和文章。

东陵福的租赁组屋。(王晴摄)

建于1962年的东陵福组屋区,这些老组屋受到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的影响,不少居民现在已经搬到杜生附近的新组屋。

她在探索东陵福时参观了My Museum,通过My Community举办的社区导览中,认识了这个积极推广社区文化的组织,并加入文化小组(Cultural Mapping Team)担任义工。

每两个星球六,她会到杜生组屋区逐家逐户敲门寻找以前东陵福的居民,做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拆迁对他们的影响及搬到Dawson后的感受。

“居民都说很怀念东陵福的食物,有不少居民还偶尔回去吃东西、去湿巴刹买菜、和旧邻居跟朋友la kopi,咖啡店的头手记得每个人喜欢喝怎样的咖啡。他们虽然不舍得东陵福,但也慢慢适应了杜生的新生活。”

在探访东陵福的时候,她也被当地浓厚的人情味打动,那或许就是她在本地作家书里读到的甘榜精神。

(王晴摄)

“一个住一楼的老人打开门让我参观她的家。她经常为当老师的邻居泡咖啡和准备面包让她带回学校做早餐。她很喜欢她的家,前后两扇门通风对流,外面还有‘小花园’,邻居们种满了东西,有香蕉叶和各种花花草草。在和居民聊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东陵福是充满人情味的‘家’。”

当地居民花心思去布置家和公共空间,打破了她对组屋设计的刻板印象。

“一个Auntie说,组屋的门闸很像监狱。于是她在上面用塑料瓶种满绿箩,这样看起来比较舒服。她还在绿箩里面滴了几滴食用油,说这样可以驱蚊,不然NEA来查积水会罚款的。还有一个Uncle用枯叶和石头把自己家外面布置成海洋世界。”

用枯叶和石头把自己家外面布置成海洋世界。(王晴摄)

这些用实际行动,没没说出来的,就是居民对一个地方的爱。

“新加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么小,但那么多文化聚集于岛上,要在新加坡品尝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美食轻而易举。”

这一期,我们邀请王晴当导游,带我们探寻新加坡闹市中鲜为人知的中国元素:走入中国超市,寻找富有文青感的网红零食,包括一些古怪口味的零食和点心,同时了解现在中国年轻人潮什么?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万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2万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8892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721次阅读
新加坡留子们必看!在新加坡地铁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险挨罚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684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阅读
在新加坡,拿到工资后,每个月要存下这么多钱?!
2025年05月06日   •   3933次阅读
与新加坡人结婚有医疗和生育补贴?官方回应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3933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长海岸线,但却缩小领海,转口贸易也会减少
2025年05月06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