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合作,成功举办了两次“国家美术馆儿童双年展”(Gallery Children's Biennale),为当地儿童与家长带来众多互动性艺术作品和趣味艺术活动。双年展以“梦想与故事”(2017年)和“拥抱奇迹”(2019年)为主题,让家长有机会鼓励儿童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双年展策划人陈书滢提到:“艺术能点燃想像力、激发情感,也能表达理想和文化价值。每个人都有梦想和想说的故事,因此我们想通过这次展览激发他们的情感,鼓励他们表达个人思想。”
01 探索音乐与艺术的联动
互动展项“偶然碰击”(Chance Operations)是新加坡艺术家洪松明(Song-Ming Ang)的作品。观众可能会先听到声音,然后才会看到由彩色空心管组合出的图形。当用桌球敲击这些管子时,它们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就像拨动吉他弦或敲鼓时发出的音乐一样。在偶然的碰击中,这些旋律可能永远不会重复,帮助儿童在倾听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灵感。

02 从艺术作品中了解东南亚国家的风土人情
缅甸艺术家昂高(Aung Ko)和恩冈莱(Nge Lay)将20世纪70年代缅甸的生活融入作品《另一面墙》中,意图描绘那个社会繁荣进步的黄金时代。艺术家们打造了两座“黄金小屋”,分享缅甸乡村田园式的生活,让前来参观的儿童有机会接触到缅甸语言文字,体验木刻艺术和传统玩具,从而激发儿童对不同文化艺术的感知力与创造力。


03 通过触摸和游戏发现艺术
拥抱是什么感觉?它看起来和听起来像什么?由新加坡雕塑家迪莉娅·帕瓦奇(Delia Prvacki)和画家米兰可·帕瓦奇(Milenko Prvacki)合作的展项作品“大大的拥抱”(Big Hug),让儿童可以在多个不同主题的房间中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和熟悉的物品。儿童通过触摸探索自己、朋友、家人和世界,在游戏中想像未来有趣的职业,感受空间与色彩,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04 通过艺术诠释“民主”的概念
印度尼西亚当代艺术家艾柯·努格罗荷(Eko Nugroho)为双年展设计了关于民主的互动展项,试图向儿童解释这个抽象的概念。艾柯的灵感来自于街头艺术和漫画书,而他更深入的思考则是对印尼政治和民主环境的反讽,他创作了一个拥抱和赞美多元化社会背景、种族、性别、宗教和政治的作品。
05 参与式表演
十几名充满活力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起舞,演绎了一场名为“拥抱动物流行乐”(Embracing Animal Pop)的参与式表演。动物流行乐(Animal Pop)是一种独特的舞蹈风格,将印尼本土的舞蹈风格与流行、嘻哈的城市舞蹈风格相结合。表演者们在美术馆空间里模仿动物的动作,与家人一同参与表演。此类表演可以增强儿童与家人之间的互动,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本土音乐和舞蹈文化。

双年展也为儿童参与者提供了活动资料包,观众可以直接从自动贩卖机中购买,获取双年展的周边产品。

内容来源:《儿童·博物馆·教育》2021年第1期《美术馆儿童教育实践的在地性研究——以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为例》(原文作者:丛婧)